撰  稿

撰 稿

编写译学大辞典的消息不胫而走。编委们根据各自的专长撰写、审定词条,并组织有关专家积极参与。2006年下半年起,我们开始零星地收到来稿,至2007年底(原计划的截稿期),词条像雪片一样飞来。佘协斌组织屠国元、张旭、贾文波、范武邱等教授编撰的“译学百部”首先发来。贺显斌和他组织的现代译论词条,张美芳和她的博士生钱宏、谭娟、林作帅等的功能翻译词条应时而到;王宏印和他弟子李宁、李林波、任东升等的传统译论、翻译史词条,郭建中、袁良平的文化与翻译词条,穆雷、王斌华的口译教学词条,王克非、黄立波的语料库与翻译词条,陈宏薇的符号学翻译词条,曾利沙的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翻译词条以及杨晓荣的翻译教学词条,贺爱军的国内人物词条,易曾权的翻译教学和研究书目等纷至沓来。辞典编纂得到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地译界朋友的广泛响应。中国香港谭载喜、孙艺风、张南峰、邵璐等人发来人物词条,新加坡郑冰寒发来海外书目,中国台湾杨承淑审定口译词条。有身居大洋彼岸,在繁忙的访学、探亲过程中看稿、问稿或发来电子稿的(如郭建中、王宁、孙艺风),有耄耋之年的资深学者亲自操刀审稿或定稿的(如金隄、沈苏儒等);有更多学者将研究心得浓缩成简练的文字,如王寅的“认知翻译观”、赵彦春的“翻译归宿论”、王友贵的“翻译关系”、吕和法的“公示语翻译”、胡庚申的翻译生态学词条,以及王宁、孙艺风、张南峰等各自熟悉的国外人物的词条等。为辞典供稿者百余人,涵盖了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涓涓细流,汇成大河。终于,在2008年2月25日,大批词条经陆续整理并分类编目后交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辞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