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说明
1.主题文物
玉,大到作为祭祀天地鬼神、定国安邦的礼器,小到作为个人身份、品性的象征,5000年来可以说是深深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礼仪之中。荆州博物馆从历年来出土的楚墓中挑选出1364件精品开办了“荆州楚墓暨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展”,其中以2006年以来发掘的熊家冢墓地和院墙湾1号墓中出土的玉器为主,是目前楚墓中所出土玉器最高规格的展览。
熊家冢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是中国南方地区首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其中的熊家冢楚墓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布局之完整堪称楚国墓葬之最,专家认为是有待于发掘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极有可能是楚王墓。院墙湾1号墓是一座楚国贵族墓,出土玉器数十件,玉器温润、雕琢精细,是难得的玉器瑰宝。
2.诠释角度
谦谦君子,比德于玉。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它持续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为丰富。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孔子在《礼记·聘义》中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由此可见,在孔子的思想境界中,君子是人格审美之典范,他把世间最美的人格—君子的人格比拟为美玉。他认为玉有德,这是他对玉最重要的思想。《说文解字》归纳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通过这堂课让学生感受玉器独特的魅力,理解玉器的造型,体会到玉的品质等,从而喜欢上玉器并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
3.年段课时
授课时长:1课时。
授课年段:小学高年级(4~6年级)。
4.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情景展示法、动手操作法。
(1)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能很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呈现现象。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等;利用演讲、讲故事等方式呈现。
②引出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疑问和思考。
③得出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探讨得出结论。之后,老师将准备成型的知识告诉学生,这时,学生就将自己想的和老师说的加以对比,发现一致时,学生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思考结果是对的,这样一来,激发了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钻研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引导式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课堂枯燥无味,让学生充分享受求知的乐趣。
(2)情景展示法。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习惯于通过亲身实践的认识过程来接受前人的结论等。老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剧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剧本的创作、角色的扮演去感悟自身的主体地位。课程中引入情景剧教育模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理论更容易深入学生内心,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动手操作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感知,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动手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剪一剪、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多利用学具充分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2)博物馆教学法。展示法、问答法、表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