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过程说明

三、教学过程说明

1.发掘经过

2000年春节,荆州市长湖水位降到历史最低,原本在长湖湖底、天星观附近的一座战国墓葬暴露出来。因早年在附近发掘过天星观一号墓,所以按照位置关系将这座墓葬编号为天星观二号墓。考古学家们经过清理发现,这座贵族墓葬曾遭到严重盗扰,很多文物都已丢失或毁坏,即便如此,在剩下的厢室依旧发掘出土了数件保存完好、造型独特、制作精良的漆器。“凤鸟践蛇莲花盖豆”正是其中一件。

2.介绍漆豆

豆是一种古代常见的餐具,类似于现在的盘子。古人席地而坐,生活用具一般都有底座以方便使用,因此豆的造型就像一只加上底座的盘子。

3.介绍“凤鸟践蛇莲花盖豆”

从整体上看,“凤鸟践蛇莲花盖豆”可以分为两部分—莲花豆盘和凤鸟雕塑。实际上,“凤鸟践蛇莲花盖豆”是由3个部分组成的:上部的莲花豆盘和下部的鸟身是两个独立的整体,中间则用鸟头型的构件以榫卯方式连接,并用生漆等黏合剂黏牢。因为雕刻得十分精细,“凤鸟践蛇莲花盖豆” 各部分拼接的严丝合缝,再加上外表描画了华丽的装饰花纹,几乎没人能看出这件器物是组合而成的。从上往下看,莲花豆盘外壁浮雕着一圈共14片仰瓣莲花,厚重而不失精巧,形制非常独特。莲花豆盘的盘底有个榫孔,而凤鸟的鸟头后仰朝天,鸟嘴衔住一枚方形榫头,榫头插入盘底榫孔。凤鸟的颈部弯曲细长,更特别的是,上面还雕有“人”字式的半圆形喉管。凤鸟两翼张开,尾翼翘起,与身相平,呈飞翔状。“凤鸟践蛇莲花盖豆”最绚丽的花纹就描绘在鸟身、双翅和尾翼上。凤鸟的鸟身上精细地描绘了龙、凤、蛇、蟾蜍和鸟羽等多种图案,背部和尾部则绘有双头凤鸟纹和双龙纹。凤鸟平张的双翅上又各绘有一龙一凤,凤头在前,龙头在后,凤身在上,龙身在下,都作飞翔之态。凤鸟的腿呈下蹲状,鸟爪紧紧抓住一条蜷伏的蛇。蛇身修长,蜷缩成“十”字形,蛇尾上翘支撑着鸟尾。凤鸟雕塑的独特造型寓动于静,写实与抽象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专家学者们研究发现,凤鸟张开的双翅、翘起的尾翼平衡了器物的整体受力,而下部盘卷的蛇身则增大了底座的面积,加强了稳定性。古代的漆器工匠们精巧的造型构思和纯熟的雕刻手法将艺术和科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能不让我们惊叹!这件漆豆堪称楚国最具科学性的艺术珍品。

凤鸟践蛇莲花盖豆

4.“凤鸟践蛇莲花盖豆”的研究价值

一般而言,豆在古人的饮食习惯中仅仅用来盛放肉酱、腌菜等调味品,等级并不算高。而这件凤鸟莲花豆不但盘身上雕刻了精美的莲花浮雕,底座设计成凤鸟展翼腾飞的形态,还描绘了华丽繁复的纹饰,雍容华贵而又不失典雅大方。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却被制作得如此精美华丽,可见当时贵族生活的豪奢。据《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文杯得铜杯十。”一只绘有花纹的漆杯价值就与10只铜杯相当,需费上百的人工,更不用说如此精美的“凤鸟践蛇莲花盖豆”了。作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代表,2004年“凤鸟践蛇莲花盖豆”曾远赴日本东京和大阪参加举世瞩目的“中国国宝展”;2007年赴香港参加“全国考古新发现”展览。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凤鸟践蛇莲花盖豆”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五千年瑰宝展”,并成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虽然历经沧海桑田、时空变换,“凤鸟践蛇莲花盖豆”却将古人高超的艺术和智慧完美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透过这件珍贵的文物,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格调和享乐情趣仿佛历历在目,让人充满了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