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说明

一、教学内容说明

1.铜镜的定义

铜镜,又称“铜鉴”“照子”,是古人观容鉴貌的日用品。正面磨砺光亮以鉴人,背面铸有纹饰及钮,用于穿系。在古代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韩非子·观行》:“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楚辞·九辩》:“今修饰而窥镜兮,后尚可以窜藏。”《战国策·齐策》:“朝服衣冠,窥镜。”

2.铜镜怎么用

铜镜的使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持;一种是置于镜台上。铜镜的镜背中央常有带孔的镜钮,可穿入绦带,使用时握住镜绦,揽镜照面,这是从先秦到晚清铜镜使用方法的主流。但较大的铜镜不易把持,于梳妆有所不便,所以古人发明了镜架,将铜镜安置在镜台上。

3.铜镜怎么造

泥范铸造法。制模:用泥料制作一个铜镜的模型,在镜背雕刻装饰图案,阴干、焙烧成为陶质模。

制范:准备两块厚厚的泥片,先将陶模的镜面压入其中一块泥片,制成镜面范,接着将陶模的镜背面压入另一块泥片中,制成镜背范,两块泥片晾干、焙烧以后一合,中间的空腔就是铜镜形状。

青铜熔炼:铜镜的成分是铜合金,所以先要将铜、锡、铅等金属按一定比例配合成青铜溶液。

浇注:用青铜溶液浇注镜范。

后期加工:包括脱范、打磨,制成铜镜。

4.铜镜怎么放

为了使镜面不沾染灰尘,一些铜镜在使用完后还会用专门的工具收纳起来,如存放在漆奁、漆盒、竹笥等。为了减少镜面的磨损,有的铜镜还在外面套有一层镜衣。此外,存放有铜镜的奁盒里常伴有木梳、蓖、粉盒等化妆用具。

5.铜镜的养护

铜镜

铜镜在使用过程中,镜面易发生氧化和沾染尘垢,会影响镜面光亮度,故需要经常加工磨光,以获得良好的映照效果。磨镜在古代作为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

战国铜镜在工艺上的提高,不能不推重楚国工匠。楚国工匠扩大了铜镜的生产规模,而且把铜镜当成一种艺术品来看待,提高了它的品质,使它成为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工艺品。

铜镜的背面饰有各种不同的图案纹饰,这些装饰的内容及其产生和流行,又是与当时政治、经济,尤其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风尚息息相关,可以说,小小镜背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个缩影。

6.特种工艺镜

特种工艺镜是经过特殊制作、加工而成的铜镜,展现出较高的工艺技术水平。如彩绘、透空复合、金银错、镶嵌等,纹饰华美且色彩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