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荆楚瑰宝趣味讲堂”未来展望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中外交流空前频繁,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传播媒体快速迭代,社会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既显著增加,又因阶层、地域、年龄、兴趣及不同的职业背景等原因,显现出逐步增大的差异化特征。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收藏、保护、交流与传承之所,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定力与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之间求得平衡和谐,是每个博物馆应当积极迎接的新使命,也是每一位博物馆人应当积极寻求的新探索。
回首过去,“荆楚瑰宝趣味讲堂”致力于在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努力契合新时代的发展主题,适应新阶层的文化需求,在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向新时代、新需求做出了新回应,取得了新成果。
展望未来,“荆楚瑰宝趣味讲堂”作为荆州博物馆的宣教品牌,需要进一步提升内涵、创新形式、把握需求,在充分发掘馆藏珍品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更加深入地弘扬传统文化的精义,紧跟时代的鼓点唱响新的文化乐章。
我们感受到,“新公众”日益成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面向的新主体,就荆州博物馆而言,“新公众”的“新” 表现在数量持续增加、结构发生变化、角色发生转换等方面。
一是观众数量持续增加。统计数字显示,荆州博物馆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观众数量持续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观众数量达到116万人次,比免费开放之前翻了两番以上,其中单日观众数量最高达到2.3万人次。
二是观众结构发生变化。自2008年至今,来荆州博物馆参观的群体中,一般性社会群体人员比重持续上升,而具有文博文物行业背景的观众比例相对降低,到博物馆参观、游览、学习已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性、自发性活动。
三是观众角色发生转换。以往,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方式主要为单纯浏览观阅。如今,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方式更加多元,参与方式更加多样,参与程度逐渐加深。从最初的日常参观到参与博物馆的各类活动,最后加入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共同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除此之外,“手机语音导览平台”“网上虚拟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在线平台对观众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
我们注意到,博物馆宣传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其中受到广泛关注和被普遍采用的,就是“博物馆+”模式。
1.“博物馆+”生活场景
“博物馆+”生活场景是在人们用餐、时尚、健身等生活场景内加入博物馆元素,或者将博物馆元素加入各种生活场景,以增强博物馆的公众参与度和认知度。例如当下。
(1)“博物馆+”特色餐厅。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艾伦·杜卡斯餐厅,是一家位于博物馆内的餐厅。可以在这里看着多哈辽阔的地平线,享受这里的美味—最时髦的法国地中海料理与阿拉伯风味的结合。故宫博物院在慈宁宫旁将别具风味的冰窖修缮为观众服务中心,建了书吧、咖啡、快餐,同时可供300名观众在此用餐,一个中午能循环三四次,1000多人一边就餐一边看冰窖,感觉良好。湖北省博物馆与肯德基携手将位于“楚河汉街”的这家店定为“楚文化”主题餐厅,并授予“楚文化青少年科普基地”称号,旨在向肯德基的主要消费群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餐厅内不仅有各种极具楚文化特色的装饰元素,如“虎座鸟架鼓”等文物复制件烘托氛围,更有现场演奏编钟古典乐曲演奏,配以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之“楚人的饮食文化”精品课程,真是文化与美食的双重盛宴。陕西历史博物馆与必胜客共同打造了全国首家与博物馆合作的餐厅—必胜客西安曲江博物馆主题餐厅。除了在餐厅的装修风格和装饰细节处体验大唐风韵外,餐厅还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等十件国宝级复制件“请”进餐厅,在开放式水吧上进行陈列。必胜客的大厨们就在国宝下做菜;消费者来到这里用餐,就如同走进盛唐梦境,可以享受到边看国宝边用餐的沉浸式体验。而荆州博物馆正在实施的升级改造项目中也包含了属于博物馆自己的餐厅,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实现观众吃着荆州美食、享受“荆楚瑰宝趣味讲堂” 的美好画面。
(2)“博物馆+”时尚服饰。每年的5月初,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会举办一场慈善舞会(简称Met Gala/Met Ball),被誉为“时尚界奥斯卡”。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巴黎世家:型风塑尚”展览。展览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联合主办。克里斯托伯尔·巴伦西亚加是20世纪最受尊敬的时装设计师之一。“巴黎世家:型风塑尚”展,自2017年在英国V&A博物馆首展,在美国、澳大利亚巡展后,最后一站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一直以其独具江南风韵的建筑闻名中外,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以当地建筑与文化为元素完美上演,吸引300多万人在网上互动。博物馆里的时尚成为人们追求的复古与新潮相融合的新时尚,这是博物馆从象牙塔走进百姓生活的生动展示。
(3)“博物馆+”健身。博物馆和健身,很难让人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着一节45分钟的“博物馆健身课”,允许参与者穿着运动服,按照既定路线,穿梭在35个展室的艺术空间,油画、雕塑、盔甲,以及各种艺术珍宝近在咫尺;南加州大学费舍尔艺术博物馆每周四早上都有免费瑜伽课,在博物馆的画廊中举行,由学校内的健身教练授课,也因此吸引了很多瑜伽爱好者来参加。
2.“博物馆+”文艺影视
“博物馆+”文艺影视是指以博物馆元素为主题,拍摄制作电影电视、综艺戏剧等文艺作品,或者在博物馆场景内表演相应的文艺作品。
(1)“博物馆+”电影。与博物馆主题有关的电影不少,其中影响较大的如2001年上映的法国奇幻悬疑惊悚片《卢浮魅影》,讲述卢浮宫中的鬼魂进入了女孩丽莎的身体后,在博物馆偷盗古埃及宝物的故事。该片改编自法国作家亚瑟·贝尔奈德的传奇小说《贝尔斐戈》,并由著名影星苏菲·玛索主演。2006年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的奇幻喜剧片《博物馆奇妙夜》(Night at the Museum),讲述一个倒霉的博物馆保安不知不觉触动了一件文物,导致一个被禁锢几千年的生物被释放了出来,带来全城的混乱的故事。《上海青年报》评价该影片说:“影片最华彩的乐章是博物馆的展品在夜晚的复活,其时,观众恍若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进入了一个融合了历史、传说、童话、自然的奇妙世界。这时,博物馆成了一个微观的世界,成了一部浓缩的人类文明史。”因特效和主题较有吸引力,该片还拍摄了第二部、第三部两部续集。
(2)“博物馆+”综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播出成功开启了新一轮的博物馆热,这是电视媒体与博物馆的完美结合,更是博物馆宣传教育活动的创新成果。
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当下和未来,“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将打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和线上课程,适应观众在5G时代对文化生活的新追求。我们将制作相关方面的视频课程,助力课程推广和实践。
(3)“博物馆+”话剧。故宫原创剧《海棠依旧》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西迁、迁台历程为主线,选择一个家庭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行演绎,话剧在宝蕴楼前演出,让观众在宫里体验了不一样的故宫故事;广州起义纪念馆采用话剧艺术手法和博物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倾心打造了一场兼具历史教育和艺术普及的沉浸式话剧;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家风故事汇》展演活动,邀请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职工、志愿者、学生及社区居民组成非职业演员队伍,以话剧等形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讲述蕴含中华文化特有的家国、民族和人民情怀的故事,用话剧演活家风家教故事。
(4)“博物馆+”动漫。中国首部考古主题动画片《曾侯乙》,片长50分钟,以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发掘的“曾侯乙墓”考古发现为素材,使用3D技术对墓葬进行了全景复原,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研究成果,为观众再现了2400多年前曾国的世界。动画片以一位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的视角,在“馆长爷爷”和神鸟立鹤的带领下,穿越时空回到战国时代,开始了一次神奇的探秘之旅。除了游览,小朋友一路奇遇都蕴含着相应的知识点,通过对情节的精心设计,将疑问、解答与历史背景相连接,在馆长爷爷的解释和启发下,这位小朋友知道了许多文物的用途与内涵,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了全面了解。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少儿版“古墓探秘”,旨在引导观众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走入古人的世界。
(5)“博物馆+”音乐会。从上海博物馆“百物之声—上海博物馆亲子音乐会”到西安交响乐团联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城墙举办的“云上国宝音乐会”,再到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碰撞交融,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共庆华诞·唱响八桂”国庆中秋音乐会、国家博物馆与国家大剧院共同举办的“声如夏花”线上音乐会。
3.“博物馆+”科技教育
(1)博物馆+新科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近年来,我们运用科学技术在地上和水下考古发掘,在文物保护及修复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了重大的突破,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推的工具。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成果的应用是博物馆发展的未来之路。当下比较热门的AR、VR技术在博物馆展陈和宣传方面的应用提高了展览的吸引力,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激发了观众对文物、历史学习的兴趣。”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用高科技为埃及古壁画涂色,让观众感受更加真实的壁画艺术;陕西历史博物馆携手华为共同举办了“花舞大唐春 盛世科技年”主题文化沙龙,与幸运观众一起穿越时空,共同探索鲜为人知的唐代“硬科技”。
(2)博物馆+教育。近年来,在博物馆的研学热潮席卷之下,各地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品牌活动百花齐放。内蒙古博物院的《欢乐大课堂》、国家博物馆的《说文解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在博物馆里的古代发明》、湖北省博物馆的《礼乐学堂》等等。除此之外,各类付费学习的线上课程层出不穷,“耳朵里的博物馆”“十万少年漫游世界十大博物馆”等,得到数万家庭的追捧。
面对“新公众”的快速增长和五彩缤纷的“博物馆+”新尝试,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断推出适应“新公众”、符合“新理念”、采用“新形式”的荆楚瑰宝趣味讲堂,才能更好地发挥宣教工作在沟通博物馆与观众中的纽带桥梁作用,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还原古人们“席地而坐”的生活场景,通过对席子如何铺设、一人如何就座、多人如何列席、宴饮中下位避席有何讲究以及席地而坐习俗的消失与迁移等进行呈现与解说,生动地解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独具魅力的内涵。
例如,在荆州博物馆《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中开设VR体验项目,使观众“身临其境” 地感受“遂”的真实生活,在虚拟环境里拿起西汉时期的三鱼纹耳杯,感受古代的举杯豪饮,让“走进精美的漆器世界”一课也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将“这些精美的文物在哪里?”“楚国文物我来讲”等课堂互动课程设计成以主人公楚楚小朋友视角的动漫宣传片,进一步增强课程的代入感和趣味性。
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线上特别讲堂—“两千多年前的‘广播体操’”,以张家山汉简《引书》内容为主干,开启了一场线上全民运动会,颇受好评。
例如,与荆州博物馆“楚乐宫”表演队联手设计“楚国青铜乐器”系列课程,边讲解边演奏,让观众在视听盛宴中了解音乐文物的独特魅力。
当然,这些尝试面对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荆楚瑰宝趣味讲堂”仿佛一棵小树,她发芽于荆州博物馆这座文物宝库,扎根于文化传统的深厚滋养,只有不断通过创新汲取养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完成自身的文化使命。
在新的时代,我们将推动“荆楚瑰宝趣味讲堂”以各种“博物馆+”的新形式,以更加灵活和丰富的新形态,以更加接地气的表述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不负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时代。
我们设想,“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将以“博物馆+”方式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场景:人们在公交站台上等车时,在公交车和地铁上乘车时,在茶餐厅排队候餐时,在公园景区休闲小憩时,可以通过手机点扫身旁的二维码,进入“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的趣味知识问答,一边浏览荆楚历史知识,一边参与答题互动,利用碎片和闲暇时间了解荆州文物瑰宝与传统文化的趣味知识。公交车上的拉手、出租车上的贴纸、道路两旁的路灯、宣传墙上的彩画,都使用了荆州珍贵文物的图案、元素、形象与理念;荆州珍贵文物与历史故事的图案、元素,走进荆州的服装设计制造,印上荆州的名优特产广告,融入荆州的地标建筑设计,成为荆州的特色名片。而这些拉手、贴纸、路灯、彩画,服饰、广告、建筑蕴含的独特元素都能从“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找到设计由来与代表意义,从而将生活中的历史与当下勾连起来。
我们展望,“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将以“博物馆+”方式参与优秀的文艺影视作品:以荆州博物馆的文物瑰宝为主角焦点或历史故事主要背景,拍摄成扣人心弦的电影、电视剧,成为当代文艺界的流量作品,引发社会对荆楚文化发扬与传承的广泛关注。以荆楚历史故事为原型创作而成的话剧、舞剧作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在艺术家们深情演绎和诠释下,巡演国内,迈向国外,刮起荆楚文化的热潮旋风。荆楚历史文化中的名人成为“热点IP”,荆楚珍贵文物拟人化角色成为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知名角色,甚至是“cosplay” 界的热门角色,影视作品周边文化产业的代表产品。而这些作品,都能从“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找到创作理念与文化内涵,从而将艺术与生活勾连起来。
我们期待,“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将以“博物馆+”方式取得更多的科技教育成果:针对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学生群体,引进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文物保护成果、历史研究成果,开发更有针对性的“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微课程和小讲座,从激发兴趣、增进知识、传播文化、提高素养等不同层次入手,与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校合作,将课外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与教纲课程要求相结合,使讲堂纳入课堂;针对当前兴起的户外活动、游学活动等需求,设计体现爱国主义教育、通识知识教育特点的专题教育活动,融合影视、歌舞、手工等元素为一体,并将效果评估纳入教育环节,使“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的活动更加符合科学教育规律,更加体现人文教育关怀,更加激发互动教育兴趣。
我们憧憬,“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将以“博物馆+”方式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以荆楚历史故事为背景的大型游戏成为游戏产业开发的热点,这些游戏将荆楚地区的历史线索、古代地理、诗词歌赋、文物珍品、古代人物、古代战争、古代经济、古代生活等场景融为一体并以最新的视觉效果进行呈现,使玩家能够身临其境般地畅游于荆楚历史当中,成为“穿越者”和“塑造者”,而游戏中历史文化和关键钥匙的攻略讲解,则在“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开辟专栏予以说明和解释,并通过讲堂的价值引导,树立玩家正确的游戏观,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传统文化的产业价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文化融合与文化认同。
这些设想、展望、期待和憧憬也许似浮云幻日般天马行空,但并非无稽之谈。只要我们努力发扬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深入了解社会公众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与形式需求,就一定能创造出“荆楚瑰宝趣味讲堂” 新的发展与成就。
面向新时代,我们将树立“新理念”,开拓“新形式”,引进“新技术”,努力将“荆楚瑰宝趣味讲堂” 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发扬下去;我们将紧跟时代潮流,弘扬时代精神,争立时代潮头,在文化传承中找寻价值,在群众满意中实现使命;我们将积极发掘荆楚瑰宝的文化内涵,努力讲好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故事,让历史的真实随瑰宝之光走入现代,让瑰宝之光永远闪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