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说明
1.主题文物
对于江汉平原原始文化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对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的认识而实现的。在这些遗存中,既有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遗迹,也有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遗物。遗迹不仅有荆州鸡公山、太湖砖瓦厂和京山五三农场等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有天门谭家岭、邓家湾、肖家屋脊、龙咀,松滋桂花树,钟祥六合,石首走马岭,京山屈家岭、油子岭,荆州阴湘城,公安王家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主要是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石器、陶器、玉器等。本展览的展品,包括遗迹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江汉平原史前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产及生活状况。
2.诠释角度
位于湖北腹地的江汉平原气候条件良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很久远的古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并创造了发达的文化和文明,是长江流域乃至中国南方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原始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原始人类活动。在京山五三农场和荆州城东北约5000km的鸡公山等地都发现有原始人类居住栖息的遗址。此外,在京山、钟祥、荆州等地的全新世灰黑色土层中也有较多的打制石器出土,表明当时的人类在江汉平原的活动已经相当频繁。
当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以后,江汉平原的原始文化更为发达和繁荣。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这三大原始文化构成了该地区原始文化的主体。这三大原始文化在江汉平原地区都留下了丰富的人类活动遗存,其中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首先发现并定名的地点及中心范围都在江汉平原,大溪文化虽然最早发现于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遗址,但在江汉平原地区也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3.年段课时
授课时长:1课时 。
授课年段:小学高年级、初中。
4.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式教学法、情景展示法。
(1)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思维,能很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呈现现象。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文字等;利用演讲、讲故事等方式呈现。
二是引出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探讨得出结论。然后,学生将自己的思考和书本知识进行对照,既能肯定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又能通过书本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激发出他们思考问题的兴趣、钻研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引导式教学模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时也避免了课堂枯燥无味,让学生充分享受求知的乐趣。
(2)情景展示法。学生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习惯于通过亲身实践的认识过程来接受前人的结论等。老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剧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材料的分析、剧本的创作、角色的扮演去感悟自身的主体地位。课程中引入情景剧教育模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理论更容易深入学生内心,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2)博物馆教学法。展示法、问答法、表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