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系列直播活动
2020年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结合2020年的博物馆日主题,荆州博物馆推出了“馆长带我逛荆博”—云游荆州博物馆、“我眼中的荆楚瑰宝”青少年绘画作品展、“博物馆艺术课堂”以及“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抗疫图片展等系列活动。
1.“馆长带我逛荆博”
荆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开勇、荆州博物馆讲解员曹寰蓓和荆州日报主持人以及小记者一起走进陈列大楼,为万千网友开启直播平台,一起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杨馆长为观众介绍熊家冢相关情况

“馆长带我逛荆博”直播中

荆州日报直播参与人数5.3万

央视新闻移动网客户端在线参与人数4.7万

“我眼中的荆楚瑰宝”线上参与人数12.1万
2.“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图片展直播
荆州博物馆将“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制作成图片展览,展示在荆州博物馆院内广场,通过讲解员在线直播介绍的方式与观众分享。一幅幅文物海报,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更寄托着全国人民对疫情中荆楚子民的关心和支持,此次图片展受到了观众一致好评。


“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抗疫图片展

3. “文物艺术课堂”
荆州博物馆志愿者、五角星少儿美院的老师现场教学,在镜头里带领孩子们寻找博物馆里的艺术元素,然后指导孩子们如何将这些艺术元素形成自己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荆州博物馆今日的直播活动在线参与人数突破20万人。
4.线上3D画展
“我眼中的荆楚瑰宝”青少年绘画征稿活动从5月8日启动,到15日截稿共收到作品105幅,我们将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制作成线上3D画展,同时,展示在荆州博物馆院内广场,并为优秀作品颁发证书和奖品。

“我眼中的荆楚瑰宝”优秀作品展

博物馆艺术课堂

“我眼中的荆楚瑰宝”青少年文博3D画展开展啦!
附:荆州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脚本
直播主题:多元包容博物馆,探秘展现楚文化
主播:曹寰蓓 刘姿杉
直播时间:10:00—11:30
嘉宾:杨开勇 黄睿涵
主播、嘉宾介绍:杨开勇 荆州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
曹寰蓓 荆州博物馆讲解员
刘姿杉 荆州日报社全媒体主持人
黄睿涵 荆州晚报小记者 小学生
内容提纲
(一)前期准备
8:30进场,调试设备,主持人试镜,准备10:00开始直播。
(二)开场预热
9:45 两位主持人自我介绍,并介绍小嘉宾荆州枫叶学校的小记者,3人一起在博物馆展示厅前广场上观看“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抗疫图片展。
(三)直播活动介绍
9:55主持人到位,直播准备正式开始.
10:00 两位主持人和小记者正式自我介绍。
荆州日报社全媒体主持人刘姿杉介绍整场直播的主要内容(5分钟)。
刘姿杉: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因此我们今天荆州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活动的主题为“多元包容博物馆,探秘展现楚文化”。今天我们的直播活动分为三部分。
(1)“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抗疫图片展。
(2)由于目前博物馆内正在升级改造,珍宝馆闭馆,今天的直播将围绕陈列馆的三大展厅进行,我们将重点讲解3件国宝级文物,特别是最后一件镇馆之宝之一,将有神秘嘉宾出现哦,大家一定很期待吧!
(3)今天,我们馆内还正在举办青少年文博画展,在馆内参观结束后,我们再一起去欣赏吧,同时还将由五角星少儿美院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艺术课堂哦。
四、重点文物讲解(10:00—11:00)
刘姿杉: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厅,这里就交给我们的专业文物讲解员蓓蓓来为大家介绍吧!
曹寰蓓:(介绍石家河文化,来到陶塑小动物展示柜,停下重点讲解,整个展厅停留时间为10~15分钟)
刘姿杉,黄睿涵:平时有没有玩过泥塑、陶塑之类的?(边走边说,与讲解员交替进行)
#陶塑小动物#
来自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陶塑小动物,它们在出土时是集中在一个大型的祭祀坑内的。陶塑动物代表的是祭祀时使用的牺牲。抱鱼跪坐的陶人是祭祀人的形象。它们反映原始时期的先民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经发现的陶塑小动物当中,我们发现有猴子、长尾鸟、猫头鹰、龟、鱼等野生动物。甚至还发现了只会生活在热带的大型动物—大象。原始的先民们并没有电视网络,而这些动物形象的出现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生态环境、气候环境与现在相比可能发生的变化。
这些文物的出土也让我们看到了江汉平原的先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求,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刘姿杉:从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厅出来后,我们将前往江汉平原楚汉青铜文化展,这里可有好几件重量级的文物哦!
曹寰蓓:(简要介绍青铜文化展厅,边走边聊,来到虎尊展柜前,讲解前,可以先让小记者黄睿涵猜猜,这个虎尊是干什么用的,整个展厅停留20分钟)
#青铜虎尊#(重点介绍,7分钟)
虎尊,整体是一只老虎的样子。
老虎的背部有一条链盖。使用时,将链盖打开,将酒水从虎背倒入,饮用时,将酒水从虎嘴倒出。
除了造型别致,“虎尊”的“尊”也是尊敬的“尊”字最早的来源。虎尊是一件酒器,而且是仅供贵族享有的酒器。
两千多年前,“尊”这个字,意味着它是独属于贵族的享有物。
而这件文物也有它独特的今生故事:1993年,两位劳改犯人在劳动时发现了它。一个想去报告农场,一个想掩埋起来,等出狱后拿去卖钱。最终这两位劳改犯人做出了更为正确的选择—将它上交给国家。而他们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减刑。
这个故事也为这件文物赋予了新时代的独特内涵。
讲解完毕后,再往里走,刘姿杉与黄睿涵聊到男孩子喜欢的剑,并做两处停留:
(1)在越王州勾剑前停留,并由曹寰蓓解释为何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在省博(3~5分钟)。
(2)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铜编钟1套,可与曾乙侯编钟媲美(2~3分钟)。
刘姿杉:现在我们将到今天直播的最后一个展厅荆州楚墓出土玉器展,我们之前卖了一个关子,这里将有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介绍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那么我们将隆重请出神秘嘉宾—副馆长杨开勇先生(介绍杨开勇)。
杨开勇:大家好,正在收看直播的网友、观众朋友们!(自我介绍)
杨开勇:(简要介绍青铜文化展厅,边走边聊,来到玉覆面前进行讲解,可介绍这件文物是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亲手发掘出土的)。
#玉覆面#(重点介绍,7分钟)
这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长20cm,宽13.9cm。它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件由整玉雕琢的玉覆面。
1997年出土于秦家山二号墓。它的出土经历也很不一般。这是一座抢救性发掘的墓葬,发掘前还下了雨,墓坑内泥泞不堪,发掘难度加大。在经过了一番查找发掘之后,说要回去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当时的工地负责人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却坚持再一次下坑进行探查,这才将这件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国宝发掘出来。
玉覆面是2300多年前玉殓葬葬俗的一种见证。
但楚人似乎没有使用玉器覆面的习惯,而中原地区的玉覆面中又没有一件是用整玉制成的。
玉覆面的雕刻用阴刻雕琢毛发胡须,用阳刻雕琢眼耳口鼻。上宽下窄的瓜子脸和中分的头发胡须,俨然是一位来自楚国的男性。而经过对墓葬内骨骼的检测,却发现墓主人是一位年龄在28~32岁的女性。
虽然已经被发掘出来,但玉覆面带来的谜题却依然留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讲解完毕后,再往里走,众人在组玉佩、熊家冢鸟瞰图前做停留,进行讲解(5~7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