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主题活动

第三节 各类主题活动

通过在纪念日、节假日、主题日举办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活动,一方面能够借助活动主题和人气提升活动效果,另一方面能够让博物馆社会教育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在阐释传统的过程中适应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需求。

1.“文物对对碰,咱们穿越吧”

针对6~14周岁的少年儿童喜爱玩乐、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六一儿童节”举办了“文物对对碰,咱们穿越吧”活动。活动由家长陪同孩子们参与,分为“对对碰”“大穿越”两个环节。在“对对碰” 环节,由博物馆讲解员先对展厅陈列文物进行分类图文介绍,然后将文物名牌发给参与人员,按照分组给文物挂名牌,最短时间内挂牌正确率最高者为胜;在“大穿越”环节,由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中国古代传统起居礼仪和动作规范,然后由孩子和家长换上传统服饰,借用文物复制品为道具,一起完成“饮酒”“梳头”“洗手”等动作。

2.“暑期夏令营,寻宝在荆博”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势,荆州博物馆和荆州市青少年宫联合开展“暑期夏令营,寻宝在荆博”活动。烈日炎炎阻挡不住孩子们对博物馆寻宝活动的热情,青少年宫组织的100多名学生在荆州博物馆志愿者的带领下有序地走进了会议室,宣教部主任李红对孩子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此次活动宣教部特别安排了经验丰富的两位老师为孩子们介绍寻宝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并将100多名同学分成了“生活组”“音乐组”“兵器组”“服饰组”等多个组别。与此同时,宣教部还安排了3名志愿者参与了此次活动,小学生志愿者扶子璠负责凤凰山168号汉墓的讲解工作大学生志愿者马一帆和袁书房负责现场的引导工作。

孩子们在讲解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陈列大楼和珍品馆,讲解员向文丽和肖礼耐心细致地介绍展柜中精美的文物,并向孩子们讲述文物背后的趣味历史故事。虽然伏天酷热难耐,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寻宝”热情一点都不减。不一会儿,“生活组”的同学们找到了“三鱼纹耳杯”“彩绘鸳鸯豆”“蛋壳彩陶杯” 等一系列古代生活用具;“音乐组”的同学们对青铜编钟的制作工艺和音乐水准都赞叹不已;“兵器组” 的同学们不管男生女生都对“越王剑”“连发弩机”“矛”“戟” 等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在展厅中忙得不亦乐乎!

暑期夏令营

3.传统佳节人团圆 亲子互动闹元宵

元宵节,荆州博物馆征集了30多组家庭,举办了听讲座、扎灯笼等元宵节主题系列活动。活动首先由荆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大学教授孟修祥为参与家庭作了“感悟元宵节的魅力”专题讲座,让大家了解元宵佳节的历史由来、传统礼俗。然后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虾闹鲇”传承人毛名康,向大家讲述了元宵佳节赏花灯、猜灯谜的知识。在毛名康的指导下,参与家庭共同捻线、扎骨、缠签、糊纸,制作了各具特色的灯笼,切身感受中国传统灯笼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4.“知节俗 颂屈原 快乐迎端午”

元宵节活动

非遗传承人毛名康教授制作五星灯笼

端午节,荆州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举办了以楚乐表演、楚辞朗诵、楚文化知识有奖问答为内容的主题活动。活动现场,荆州博物馆楚乐宫演出了《橘颂》《九歌》《国殇》《哀郢》《离骚》等主题乐舞,向大家展现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由参与公众上台朗诵屈原的楚辞名篇,以抒发弘扬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操、勇担使命责任的情怀。组织参与公众开展了楚国历史文化知识问答活动,对答对的观众发给粽子等奖品。

5.“忆‘上巳·清明’社教活动”

上巳节活动

农历三月初三—我国传统的“上巳节”,荆州博物馆宣传教育部携手荆州市青少年宫走进荆州区八岭山小学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教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忆“上巳·清明”。荆州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以上巳节和清明节为契机,带着“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和互动教育活动走进校园,追寻节日记忆,弘扬传统文化。下午两点,伴随着同学们清亮悦耳的黄梅戏《女驸马》的歌声中,《荆楚瑰宝趣味讲堂》在八岭山小学的教室里拉开帷幕。荆州博物馆讲解员张林林为同学们讲授“精美绝伦的楚汉织绣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和大家一同赏析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龙凤虎纹绣罗,以及出土于战国马山一号墓的丝织品。课堂上,当了解到荆州博物馆珍藏的两千多年前薄如蝉翼的龙凤虎纹绣罗时,孩子们都不禁发出阵阵赞叹,原来我们的祖先竟有这样的智慧!学生们踊跃参与课堂互动,讲解员张林林拿出精心准备的手绘卡片给学生们绘出自己喜爱的图案颜色,学生们展现出无限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色彩搭配方式,重现了他们心目中珍贵丝织品的风采。随后,市青少年宫三修国学堂堂主陈雨田博士用生动的讲述让孩子们了解“上巳节”和“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了让孩子们感同身受古代文人雅士的志趣风俗,宣教部专门准备了互动游戏—“一起来玩曲水流觞”和“寻找地米菜”。同学们围坐成一圈,讲解员陶娅站在中间手执小编钟敲出清脆的节奏,大家根据节奏依次传递着手里精美的“三鱼纹耳杯”和“对凤纹耳杯”工艺品,钟声停止时手拿耳杯的同学就为大家表演才艺。在传统文化中找寻乐趣,在互动游戏中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赢取精美的礼品,更是让孩子们开心不已。活动结束后,校领导、馆领导、三修国学堂和八岭山镇小学的师生们合影留念。八岭山镇小学的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和大家告别,他们都说,以后一定要多去博物馆看看那些珍贵的“宝贝”,还要争做荆州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关爱未成年人,传承历史文化,是荆州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这次的社教活动构建起了博物馆与乡镇学校间的桥梁,为乡镇的留守儿童送去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为他们送去了社会无限关爱。

6.感恩父母

荆州博物馆在母亲节举办了“思母情、报母恩”的感恩母亲社教活动。通过将学习中华玉文化与举办中华敬母故事讲座相结合,让青少年在感恩母爱的同时了解中国古代的佩玉礼仪,并亲手制作组玉佩饰品,作为送给母亲的礼物。在“父亲节”,举办了“如山的背影”感恩父亲社教活动。通过将举办“探寻瓷器之美”讲座与“诉说父亲与我的故事”相结合,让青少年在了解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知识的同时,感悟与父亲在一起的生活点滴,并制作“釉里红缠枝菊花凤纹罐”图案的贺卡作为礼物送给父亲。

7.“保护绿色、守护家园”

巧借现代主题学习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思想,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文化。在“植树节”,邀请社会公众举办了“保护绿色、守护家园”亲子活动。通过认知绿色植物、动手护绿、关注环境变化等环节,向参与的公众讲解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介绍世界上最早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我国秦朝《田律》关于农田耕作和山林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倡导学习传统、保护环境的优良做法。

与此同时,在荆州博物馆内生长着大量的珍稀树种,达240多棵,它们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明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此次挂牌活动分3个环节。由荆州博物馆园艺专家毛远金老师为同学们和游客朋友讲解馆区内各种树木的特性,通过“有奖竞猜” 的方式来公布树木的名称,再由猜对者为树木挂上标牌。“讲—猜—挂”这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积极参与,活动收效良好。

园艺专家毛远金为观众介绍树木养护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