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全面贯彻协调发展理念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推进全国地方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增进人民共享财富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整体呈现出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状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问题亟须解决。不止全国层面,这一现象在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存在。这种情况下,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重新认识,从整体上考虑各区域间的关联性和协同性,有序贯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

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善自然资源和能源效率,以达到环境、生态平衡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情况下,进行社会物质资源与经济自然资源合理使用和永续利用。它强调了系统性原则对人类活动的深远影响,把“可持续”看作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概念,同时也注意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平衡问题。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区域产业协同通过建立生态产业园等方式可以实现副产品的可循环利用,对于践行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3.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竞争力,它反映区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程度。从宏观上看,这种区域竞争力可能表现为经济实力与人均收入水平等综合因素构成的总体实力;而微观层次则主要由地方各级政府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优势和特殊条件决定,如交通运输便利性及其效率、市场化水平高低以及产业结构变动对自然条件影响的敏感性等。当今世界的竞争,早已不是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而是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现了地域内的优势互补和各种重要资源的有效合理分配,有效提升了地方经济发展实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竞争优势。

4.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产业链为基础、向生态化转型升级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要素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速区域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