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测度
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集聚变化可以反映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态势,关于产业的区域集聚度的测度指标很多,总体上可以归为两大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用一个产业在某地区当前时刻的产值或规模占全部区域的比例来表示,反映的是某个地区当前产业的分布情况,是一个存量指标;动态指标则用某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个地区集聚速度的快慢来表示,反映的是产业向某个地区转移的趋势与速度。本小节根据张为付等(2006)[49]的做法,结合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综合考察珠三角内产业的转移趋势和集聚速度。
采用区位熵作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指标具体如下:
上式中,JTij表示行业i在j地区的静态集聚指数,eij表示行业i在地区j的产值。
衡量产业转移的动态集聚指标如下:
上式中,DTii(0-t)表示在时间段0-t内产业i在地区j的动态集聚指数,gii(0-t)表示产业i在地区j的增长速度,为产业在整个区域的平均增长速度。如果
,且Dii(0-t)>1,则说明在时间段0-t内,行业i向地区j集聚的速度较快;反之,如果Dii(0-t)<0,则说明在时间段0-t内行业i流出地区j,向地区外进行转移;如果0<Dii(0-t)<1,则说明在时间段0-t内,虽然行业i在向j地区集聚,但其集聚速度比整个区域的平均增速要低;如果
Dii(0-t)>0,且gii(0-t)<0,则说明在时间段0-t内,行业i流出地区j,开始向外转移;如果Dii(0-t)<0,且Dii(0-t)>0,则说明在时间段0-t内,行业i开始向地区j集聚。
2.珠三角产业转移情况分析
根据上文中静态和动态指标计算出来的数据,可以对珠三角各城市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的依据是:首先,明确某个城市在转移前的产业分布情况,比如是否是优势产业,优势有多大,是否具备相关的转移条件等;其次,分析该城市的优势产业是否发生了转移,主要依据其静态指标的取值是否出现下降情况,如果出现下降,则说明发生了产业转移;最后,对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承接地的产业梯度、产业集聚速度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等指标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有,改变的方向是什么。依据上述两个标准,对珠三角区域内产业的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从广州来看,那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明显的转移趋势,比如木制品加工、化学化工、服装纺织、金属制品等产业都出现了向外扩散之势,且扩散速度非常之快。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同时,一些非优势产业出现了明显的向广州集聚的趋势,比如轨道交通、电子通信、节能环保等。从深圳来看,其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办公设备、机械设备、生物医药优势明显,产业集聚度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此外,塑料制品、服装纺织、机械设备、家电制造等产业虽然仍有一定优势,但产业转移已经开始且转移速度呈加快之势。从佛山来看,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的腹地,是广州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具体来看,化学化工、服装纺织、金属制品、家电、家具制造等5个产业的集聚度出现明显上升,专业化水平得到增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但是,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皮革毛皮制品、通用设备、木材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集聚度下降较为严重,有些甚至已经退出优势产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