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分工理论

(三)区域产业分工理论

1909年,在《论工业区位》一书中,德国经济学家韦伯详细阐述了工业区位理论。发达国家利用自身行业分工和技术创新进行现代工业系统的改造提升,取得经济技术优势,达到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形成了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优势,在获取巨大收益的同时,实现原始资产的累积并建立全新的国际竞争地位。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转移,形成全球价值链的动态调整。

产业分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产业分工将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然流转,带来了统一的市场和产业的协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资源储备和市场支持。近年来,中国国内各地的政府部门在选择发展各自行业时,往往因为缺少整体规划,而加剧了地区间行业同构的出现,引发了各种资源耗费与不公平竞争。一方面,主导产业的分散布局,扼制了创新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市场分割,使得产业升级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区域产业同构导致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非正常分散,不利于各地形成产业升级所必需的资源禀赋。各地政府部门对产业升级的政府干预,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主要障碍。所以,要完成中国工业系统的现代化,抢占世界价值链高地,需要突破区域的人为分割,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