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劳动力要素
劳动力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会对产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劳动力结构,具体表现在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素质的不同,进而影响该地区产业发展的规模与质量。劳动力充裕的地区适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很好地解决本地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劳动力素质高的地区适合优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进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向本地区流动。所以,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表3-4 2020年珠三角各城市劳动力情况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202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相关各地市统计年鉴。
由表3-4可知,由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市场化水平的不同,珠三角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从劳动力供给的规模来看,2020年,珠三角户籍人口为3892.19万人,比整个贵州省的人口还多,庞大的劳动力数量,使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具备了明显的劳动力禀赋优势。从就业情况来看,2020年珠三角地区的全部就业人数为3072.4万人,占珠三角地区户籍人口比重为78.93%;部分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就业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原因是非珠地区劳动力向珠三角地区大量迁移造成的,这种迁移动力源于非珠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从就业方向看,珠三角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分别为13.9%、32.4%和53.7%,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超过八成。这说明珠三角地区就业人口结构比较合理,在第一、二、三产业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协同。最后从劳动力质量来看,由于珠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比非珠地区要更加发达,导致在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数量以及每年的毕业生规模方面都远远高于非珠地区,所以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明显高于非珠地区。再加上珠三角地区良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吸引了大量非珠地区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进一步加剧了珠三角和非珠地区在劳动力素质上的差距。因此,珠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与劳动力的供给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