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协同展望

(三)珠三角产业协同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珠三角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产业的高端化和智能化发展成为珠三角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为此,广东省提出“制造强省”的发展战略。在这一总体目标下,作为中高端工业机器人产品生产基地和智能装备研发应用试点城市的佛山市,是珠三角未来打造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升级示范区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也因其拥有良好优势、具备独特条件成为首个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实施的主阵地。我们认为,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的协同发展,未来珠三角地区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一轮产业变革正在酝酿,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催生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前沿产业,共享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之一,电商平台推动线上和线下消费方式结构转型升级等,全球经济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全球产业格局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和重新布局。珠三角要抓住即将到来的产业革命,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动迎合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重点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端制造领域创新,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占领产业升级制高点。

(2)加快三产融合。通过三次产业之间的重组、优化和整合,可以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加产业功能、提高产业层次,进而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革新。未来珠三角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协调配合,加快推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强化城乡融合,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强服务配套,创新资源聚合,搭建现代金融服务平台,打造完整多元化的综合载体,引领产业的深度融合。

(3)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珠三角产业协同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和深圳,要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经济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充足的人力资本等优势,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珠三角要主动作为,培育特色强、潜力足、效益好的优势企业,打造创新引领型企业团队,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构筑国际合作交流的生态圈,推进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龙头骨干企业的深度对接,充分发挥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4)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的技术创新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构架“共同开发—公益性应用—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信息化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实施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团体与高等院校深层次融合,积极培育国家级工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传统行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积极探索在网络空间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易模式。通过资源互补来提升竞争力,形成分工明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