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一)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思想解放冲破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桎梏,理念革新推动着中国农民企业家队伍的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套有利于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村资本、农村土地、农村劳动者和兼职工程师技术的重新结合,是在当时条件下国内最活跃的资金、最具市场经济意识的人员和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组合,要素的重新结合实现了整个珠三角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为广东民营企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石。正因为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发展,驱动着这一时期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过渡。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区,在发展思路和行动方面都具有超前意识,进行了大胆实验与摸索,并成功创造了“珠三角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受到发展资金的约束,广东农村经济向城市产业经济转变的脚步有所减缓。不止广东,当时整个中国的资本积累都十分欠缺,而且产业发展也更多的是依靠大量劳动力、土地和能源资源等传统要素的投入,所以企业规模和产业发展都十分有限,没有带来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政府采取“引进来”的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引导境外资金到中国境内投资,用境外资本驱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