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产业结构水平

(一)珠三角产业结构水平

1.产业结构水平的测量

通过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测量,可以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状况,以便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干预和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理论上讲,产业结构在由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中,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过程,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推动经济更好地发展,经济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定量化研究,可以实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精准衡量。在以往研究中,虽然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探索,但也存在着统计数据口径不统一、指标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在本研究中,为了尽最大程度减少非必要因素对观测值的影响,借鉴周昌林、魏建良(2007)[47]的做法,使用G系数来对产业结构水平进行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bi表示i产业占整个产业结构体系的比重,ym表示i产业的产值,li表示i产业的从业人员。表示i产业的水平系数,用Si表示,Si越大,表示产业水平越高。表示i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值,将其换算成相对数,可以表示对整个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程度,用Ni表示。Ni越大,表示该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越大;Ni越小,表示该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越小。

2.珠三角产业水平系数

根据公式(6-1),计算出如表6-1所示2015~2021年珠三角各城市三次产业的水平系数。

表6-1 珠三角三次产业水平系数(2015~2020年)

续表

续表

数据来源:相关城市历年统计年鉴。

由表6-1可知,整体来看,珠三角产业水平系数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缓,说明产业水平的提升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具体来看,在珠三角9市中广州的产业水平系数是最高的,从2015~2021年连续7年都是第一,与其他两个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是近10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不管是在广州还是肇庆,都表现出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说明珠三角地区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较快。排在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增幅最高的是广州,增幅为68.3%,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遥遥领先,说明广州的产业层次提升较多。虽然深圳的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广州低,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且与广州的差距不断缩小,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与广州和深圳相比,珠三角相对落后城市,如肇庆、中山等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主要原因是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核心城市,其经济发展基础较高,整体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金融、技术、商务等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已成为区域的生产服务中心;而肇庆、中山、江门等城市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相比来讲对生产服务的需求较低。

3.珠三角各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

表6-2 珠三角各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2015~2020年)(%)

续表

数据来源:相关城市历年统计年鉴。

如表6-2所示,整体来看,各城市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例,2015年3个城市第三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分别为181.02%、87.95%和107.56%,2020年 分 别 为262.9%、158.18%和156.87%,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最低的珠海也提升了45.84%。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珠三角产业结构水平提升的第一推动力。深圳作为制造业大市,2018年其第二产业对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为154.92%,首次超越广州,占据珠三角第一的位置,说明近年来深圳制造业的发展势头仍然十分强劲。究其原因,近年来,深圳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指引的产业发展道路,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的高科技企业,实现了从制造业大市到制造业强市的华丽转身。整体来看,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提升的推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第二产业的贡献较高,近年来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迅速提升,大有超越第二产业之势,甚至在广州、珠海等少数城市第三产业已经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第一推动力。相比珠三角核心地区,江门、惠州、肇庆等城市各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明显要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