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关系分析
1.分析指标
(1)中间需求率(Zi)
所谓中间需求,是指用于产品的再生产目的需求,与此相对的是最终需求,也即用于消费目的的需求,某个产品的中间需求加上最终需求就等于总需求。因此,中间需求率就等于所有经济部门对某行业产品的中间需求量与该产业产品的总需求量之比。用公式表示如下:上式中,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对i行业产品的中间需求量,Yi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对i行业产品的最终需求量。根据总需求量等于中间需求量与最终需求量之和可知,中间需求率与最终需求率相加必等于1。中间需求率越大,意味着该产业产品被用于生产资料用途的比重越大,该产业生产的产品的中间性质就越明显。对于服务业而言,中间需求率越大,表明该行业的生产性服务特征越明显。
(2)中间投入率(Tj)
中间投入率是指经济体系中某个产业的中间投入占全部投入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式中,表示第j产业的中间投入,Nj表示第j产业的中间增加值,
表示直接投入系数矩阵第a列值的和。中间投入率是反映某个产业对其上游产业的带动程度的指标,考虑到全部投入等于中间投入与增加值之和,所以仅仅依靠中间投入率也能大致判断该产业带动能力的高低和产业增加值情况。
(3)影响力系数(Xj)
影响力系数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某个产业的最终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带来的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的生产需求的增加。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内第j列之和,
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各列之和的均值。其经济含义是系数越大,表示某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越大。
(4)感应度系数(Gj)
感应度系数是指经济系统中所有产业的最终需求增加一个单位时,对某个产业产生的需求感应强度。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上式中,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
表示列昂惕夫逆矩阵内各行之和的均值。其经济含义是系数越大,说明某个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最终需求的影响越大。
2.实证分析
有些研究者主张按照服务业作为中间需要的比重大小来区分一个产业是否是生产性服务业,如果一个行业的最终产品用于生产资料的部分大于消费部分,那么该行业就被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根据这一定义,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和物流业、邮递服务业、信息技术传播、计算机系统与应用软件业、零售交易服务、金融业、房地产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信息科学技术事业、综合科技服务业。目前,能找到的最近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分别为2007、2012和2017年,但是观察发现,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对行业的分类不完全一致。为了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本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如下几个产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
表7-1 2007、2012、2017年珠三角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省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由表7-1可知,2007~2017年间,从均值来看,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中间需求率最高,其次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邮政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时间角度来看,2007年中间需求率排在前四名的分别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邮政业,全部属于传统行业。到了2017年,排名前四的产业分别为: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金融业和邮政业,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业首次进入前四且处于首位,其中间需求率达到惊人的70.93%,10年间增加了将近9倍,此外,综合技术服务业也从32.93%上升到2017年的42.23%。说明珠三角科学研究事业获得长足进步,企业对于研发实验费用的投入大幅度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在迅速提高。另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中间需求率整体保持相对稳定,10年间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略有下降、邮政业出现小幅上升,但是其中间需求率依然保持高位,说明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于交通物流和邮政的需求依然旺盛。整体来看,珠三角各产业中间需求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制造业中间需求层次的持续提升印证了珠三角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的创新研发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制造业正在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表7-2 2007、2012、2017年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省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中间投入率能够体现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水平,一个产业中投入率越高,说明这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拉动水平越高。由表7-2可知,从均值来看,信息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的中间投入率最高,其次分别是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邮政业和金融业。从时间角度来看,2007年中间投入率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业、邮政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到了2017年,排名前四的产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从结构变化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上升了36.54%和16.67%,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小幅上升,其他4个产业则出现下降,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下降幅度相对较大,达到了13.11%。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大幅下降有点令人意外,根据前文所述,珠三角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出现大幅增长,但却没有产生应有的拉动作用,说明企业技术研发的效果还没充分体现出来。整体来看,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仍然偏低,最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只有42.32%,最低的金融业只有15.08%。未来珠三角需要大力提升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投入力度,更好地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表7-3 2007、2012、2017年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省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影响力系数表示的是产业组织之间的后向关联度,即某产业组织对其他产业组织的带动效果。由表7-3可知,从均值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影响力系数最高,其次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从时间角度来看,2007年影响力系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到了2017年,排名前四的产业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交通运输与仓储业。从结构变化看,上升幅度较大的产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影响力系数增加幅度接近3倍,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幅度近1倍。说明在珠三角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生产技术服务等的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是也有4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出现下降,分别是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邮政业,基本都属于传统产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下降幅度最大,从2007年的1.02下降到2017年的0.37,降幅达63.7%,说明随着珠三角产业的升级转型,传统产业的影响力在下降。从2007~2017年的整体变化可以发现,在所有生产性服务业中,对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效果最大的是科技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它们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急需的技术支持和产品创新等服务,以此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感应度系数是一个衡量产业组织间的前向关联程度的指标,反映的是某产业组织对其他产业组织的支持力度。由表7-4可知,2017年感应度系数排在前几位的产业分别为交通运输与仓储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全部属于传统服务业,并且感应度系数均接近或超过2,说明传统服务业对制造业形成了强力支撑。而反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这些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于珠三角制造业的贡献则不高,最高的信息技术业也只有0.54,最低的综合技术服务业仅有0.2。
表7-4 2007、2012、2017年珠三角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广东省投入产出表》计算而得。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到珠三角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协调发展中的若干特征:首先,整体来看,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协调关系在不断提升。两者之间不管是中间投入率还是中间需求率都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不管是制造业的服务化还是服务业的制造化,都取得较大发展。其次,以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速,中间投入率和影响力系数都呈逐年上升之势,对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强力促进作用,与制造业的协同效应明显。最后,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相比,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于珠三角制造业的贡献严重偏低,说明珠三角在技术的推广与转化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