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业发展,打造现代化服务业中心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层次的提升,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会逐步提高,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其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甚至超过七成。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较快,占GDP比重稳步提升,比如2021年广州第三产业占比达71.1%,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珠三角内部各地区服务业发展仍存在很大差距,比如2021年肇庆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仅有41.1%,与广州和深圳存在较大差距。整体来看,2021年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占GDP比重不足六成,与发达国家或地区还有一段不小距离。所以,加快发展服务业,打造现代化服务业中心,是珠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从珠三角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等占比较高,而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仍有不小差距。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也可作为重要投资要素进入其他产业,所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将制约珠三角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不利于珠三角产业的升级转型。在实施服务业发展战略时,能够在现有的制造业集群中形成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并利用政策等因素加以支撑,既运用了已有的产业基础来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可以带动服务业和制造商的协调快速发展。同时,政府在制定产业布局战略时,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带动传统产业向中心城市周边聚集,进而促进这些依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和辐射经济效应。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之后,还要为其发展创造完善的政策环境,在水、电、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保障。
当然,珠三角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时,也需要根据各城市自身定位和产业发展现状,施行有差别的发展规划。比如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发展龙头,发达的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其服务业发展水平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未来可打造为辐射整个珠三角的现代化服务业中心。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广州和深圳要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化新型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现代金融、技术咨询等相关服务业,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质量和辐射能力。珠三角其他城市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快递、信息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等传统服务业,主要服务于其自身制造业的发展,与广州、深圳形成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相辅相成的服务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