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环境呈现新特征

(二)国内经济环境呈现新特征

“十三五”时期,中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长远向好态势没有发生变化,但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仍存在着许多挑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

1.城镇化和消费升级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是增强市场需求的重要驱动力,居民消费将代替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要超过60%,这将大大释放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伴随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城镇居民的消费预期也会提升,可以预期,在不久的未来,消费将代替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提高,产业发展可能会面临一个困难时期,这是由于原有技术条件不能支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建设是推动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践“创客”精神的必由之路。

2.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是产业升级的前提和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的逐渐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经济的开放度稳步提升,国外资本纷纷进入我国,为中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总体来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依然很大,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仍不健全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市场经济的法制化建设仍需较长时期。2000年之后,我国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并扩散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3.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要求产业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在消耗大量宝贵资源的同时,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以钢铁、石油为例,其单位能耗超出国际平均水平两成左右,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不高。资源的高度消耗造成我国部分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威胁经济发展安全,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社会民众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破坏问题日益关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总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更加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是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提出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知识创新能力为核心、自主研发和产学研相结合、国内外资源有机融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此,在“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用创新驱动、智能发展推动现代制造业的优质增长。一是加速发展具备自我完善与持续更迭特征的新型现代制造业系统;二是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建设世界制造业价值链中重要的区域企业战略枢纽与功能性支撑中心;三是推进现代信息化建设和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重点推进互联网建设,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数字社会的构建;四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聚集各类高素质人力资源;五是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内源性成长动力,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