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撑体系

(一)支撑体系

1.支撑体系的基本内涵

支撑体系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了部分地方出现产业空心化、集群难成规模和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差等问题,为此,各省市都提出加强对本区域产城融合重点领域的扶持与示范,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大而全”的粗放发展弊端以及新旧动能接续缺失、创新驱动乏力等突出矛盾。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加,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但是,在中国当前的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资源一般局限于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过于单一化,并没有立体的发展措施。诚然,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的主要方面,但也不是全部。城市群支撑体系,是指在地区内产业协调的发展过程中,用以推动资源要素流转的各类设施的统称。资源要素流转以及合理配置是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而完善支撑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为资源要素流转提供更完善的外部条件,从而提升资源要素流转的整体效能。资源要素在城市群区域内的自然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这当然也对城市群支撑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群支持体系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范畴更广,针对性也更强。它不仅包括对一个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而且是通过产业、城市发展和交通等方面的合理布局与建立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协调有序运转。根据区域产业协同理论,我们可以将其支撑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即公共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和个人服务体系。其中,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一些对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具备公益生产性质的服务商品和业务,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能源利用和城市环境治理等;而企业服务体系则是指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开展跨地区商业运营活动的政策制度和机制,涉及区域产业政策、工商登记流程、工商税收优惠政策等;个人服务体系,是指在城市群之间所共有的用以促进城市群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制度和机制,主要包含了社会保险制度、高等教育共享、户口管理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

2.如何打造城市群支撑体系

建设城市群基础设施应当重视功能的全面性,既要重视交通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通信、电信、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完善城市群基本服务设施体系,要充分考虑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在轨道交通、空港、口岸、车站、酒店、通信、环保、体育中心、医院、高校、文化教育中心、商娱中心、金融服务业等方面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以促进城市群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发展。既要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又要重视软件设施的配套。区域产业城市协同支撑体系建设,不仅要抓好城市群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还要重视对软件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与构建。既要重视城市群内宏观布局结构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对城市群内基础设施服务的精细处理。既要重视城市群内城市的整体美观,又要重视实用价值,突出在都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上的个性化。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既要注意服务产品的供给,又要重视服务水平的提升。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重视规划设计中的人性化,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计划、施工管理,还要重视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维护以及对服务设施的经营状态评估及成本、效率测算等。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还要能适应未来可能产生的需要。

在服务对象上,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为个人服务。一方面是城市道路的高架化,以满足车辆和行人交通需要;另一方面则强调各种地下管线、电力设施等的合理布局,使得整个城区呈现出多层次空间环境格局。支撑体系建设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生态型,其规划原则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功能性,按照不同类型企业在该区域发展时所追求的最大效率与成本比例进行综合考虑。二是生态性,将自然景观与绿地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三是可持续性,遵循节俭经济原则,尽量减少对资源与社会影响带来负面冲击的技术与产品选择;四是安全性,注重周边环境与居民生活的融合统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行人的安全保护,坚持以人为本。

3.支撑体系建设的分类

如前一小节所述,我们将整个支撑体系分为公共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和个人服务体系3个层面。公共服务体系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其中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服务体系完善等。公共产品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人们大批量需求、可以提供给众多消费者享用的产品与劳务。它主要涉及城市群内各个区域间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带,由于长期受计划指导,缺乏资金投入,交通条件不便,教育卫生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所以这些贫困地区往往更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是指那些有利于企业实施跨地区经营以及有利于促进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政策和制度。企业服务体系机构主要由政府或者其他主办单位建立起来,对一切与之相关的事项施加影响并为此目标而制定规范行使权力的机构,它们在自身职责上受到法律约束,但不能超过这些权限范畴。个人服务体系是指区域内为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人才流动与城市发展、产业布局有着密切关系,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不可或缺的因素。其服务体系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创业支持等多项内容。

4.支撑体系的内部关系

区域支撑体系中的公共服务体系、企业服务体系和个人服务体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的有机整体。区域支撑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公共服务体系,这既决定着各城市之间能否进行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也直接影响到其他两大层级——企业和产业链条的健康运转。

这3个组成部分均以推动城市群资源配置为主要目标,而其终极目的则是推动城市群内的资本、科技、人员、信息、管理、物流等资源要素的合理高效配置。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是借助于地方行政力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个人服务体系则更多的源自市场经济机制的动力,人才流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市场的吸引力。在城市群内部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特殊性,从而使其能够形成合理有效的空间结构。

公共服务体系是企业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群内最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它将影响到企业在区域内的投资与选址决策。一般地讲,政治中心、商贸交通枢纽等具有优先性或首位度,文化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大专院校以及各种职能机构比较集中,医疗卫生事业发达的城市群更受青睐。企业服务体系为企业创造了更加宽广的公共服务平台,使企业家们可以在更加宽广的空间内进行公司运营活动,将市场资源的高效分配变为了可能。个人服务体系为人才的跨区自由流动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使得人才资源的集聚、扩散和共享成为现实,企业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得以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