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设施要素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要素的完善与否同样会影响产业的协同发展。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是推动地区产业间分工合作和升级转型的关键基础。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各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需要以四通八达、便捷快速的交通网络为载体,这样才能促进人、财、物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在各城市间的自由流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才能更好地进行分工协作,最终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分工和产业体系,促进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
表3-6 2020年珠三角各城市基础设施情况
数据来源:202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相关各地市统计年鉴。
如表3-6所示,在公路设施方面,2020年珠三角地区拥有公路里程5113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49264公里、一级公路5305公里、高速公路1871公里,实现公路货运总量85237万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020年珠三角地区实现邮政业务总额78.8亿元,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8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33万户。虽然总量上珠三角地区发展迅速,但是内部发展极不平衡。比如广州市拥有公路里程1119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0657公里,一级公路950公里,高速公路537公里,实现公路货运总量23341万吨;而同时期的惠州市拥有公路里程7685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8490公里,一级公路757公里,高速公路193公里,实现公路货运总量13163万吨,惠州市各项指标仅为广州的68%左右。表面上看,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珠三角各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要素的差距相对较小,但是其内部对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却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广州每单位公路里程的货运量为0.47万吨,而惠州为1.17万吨,惠州是广州的近3倍。这说明发达城市由于财政资金充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过量建设问题,造成适用效率低下,而落后城市由于财政紧张,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基础设施使用效率较高,甚至超负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