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灰色关联法
2025年09月26日
(一)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实用性较强的方法,能很好地反映出两样本关联程度。该理论认为,当研究对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时,就可以将二者放到一起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结构化的规律。灰色关联则是指,由于观察数据中某个要素发生了变动,这些要素又引发其他要素的改变并通过新要素表现出来,使原先无关紧要的信息被揭示出来。基于该理论,1982年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构建了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模型基于各个变量与所属概念之间因果关系而建立,对各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及其结构特点进行模型分析和预测。该方法通俗易懂,对数据要求不高,即使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其也可用于小样本模型分析,并且计算量不大。由于上述优点,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观察样本数列的几何曲线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实现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联情况的判断,曲线形状越相似,说明研究样本间的联系和互动越紧密,反之则说明研究对象间的联系比较疏远。
借鉴邓聚龙教授的方法,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珠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和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列出样本原始数据数列:
M个比较列为:
第二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的数据。采用如下公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三步,令
第四步,将vi(k)带入下列公式得出关联系数:
上式中,ε为分辨系数,ε∈(0,1),为简化计算,通常取为两端极小差,
为两端极大差。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