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服务业发展
1.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作为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数量庞大,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伴随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其对相关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会大幅增加,进而带动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为制造和流通提供支撑,在市场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与制造相对应的新型服务行业。它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第三方物流”“工厂后勤部门”等传统服务业,其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都有质的提升。其服务内容包括:面向制造企业及大宗商品销售终端客户,提供配送、仓储、运输、加工、信息处理、增值服务等;面向各种采购需求,如进货批量小而数量多的零星消费者、政府机构采购、特殊项目招标、集团公司分散投资的原材料采购等;针对设计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创新性技术问题和复杂系统问题提供咨询研究和解决办法的综合性服务。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广州、深圳和珠海等城市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根据上一小节的研究结果可知,广州的服务业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2021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的占比为72.5%,成为绝对的主导产业。从内部结构来看,广州的服务业占比前三名的分别是TMT租赁行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3项之和超过五成。未来,广州将把现代金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培育相关产业的发展。
2.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如图5-1所示,珠三角服务业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2021年,珠三角服务业占比达到58%,成为整个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从内部结构来看,广州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于深圳、珠海等其他城市,TMT租赁行业、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表现抢眼,3种产业占广州第三产业的比重达一半之多,现代金融、会展、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迅猛,有望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体来看,广州市是整个珠三角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深圳、珠海等其他城市是仅次于广州的次核心。从空间布局来看,珠三角服务业呈现出以广州为主、深圳和珠海为辅的“一心双核”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以广州为龙头、深圳和珠海为两翼、其他城市为支撑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未来,随着服务业向纵深发展,广州、深圳和珠海服务业将向着高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他低端服务业则会向东莞、佛山、中山等腹地扩散,服务业的区域分工和协作将进一步增强。可以合理预见,服务业在珠三角经济中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
图5-1 珠三角三产增加值与服务业占比
数据来源:相关城市历年统计年鉴。
如表6-3所示,珠三角服务业“一心双核”的空间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两个增长极,从内部结构来看,其服务业的质量最高且更能体现珠三角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和增长源泉;其他城市作为广州和深圳腹地,是珠三角服务业未来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辐射地,既体现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服务于区域整体上的产业分工,体现了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的层次性。从产业发展层次看,广州的服务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以高端制造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为主体、与生产性服务互动共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正在形成;深圳服务业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为突破口,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来推动服务行业的结构升级,以服务高端制造业为导向,逐步向产业链的两端扩散,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开拓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珠海则努力打造以教育、医疗和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体系,大力提升服务业的市场化、精细化水平,重点发展商业运输、旅游会展、文化教育和养老保健等现代服务型产业。
表6-3 2018~2020年珠三角服务业内部结构情况
续表
数据来源:相关城市历年统计年鉴。
综上所述,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获得较快发展,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从内部来看,虽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距呈逐年缩小之势,“一心双核”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产业梯度呈圈层形状向外扩展,具体表现为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逐步向中山、东莞、江门等腹地扩散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