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已成为全球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项目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2014年,我国开始在基础设施领域大规模推行PPP模式,我国PPP项目在近几年由此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2014年的492个项目和8835亿元投资额增长到2020年的13223个项目和190692亿元投资额,涵盖19个行业领域,遍及全国。而随着PPP项目规模的快速增长,PPP项目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不少项目出现了因风险管理不当而造成参与各方收益受损甚至项目失败的情况。

在这些风险问题中,基于PPP项目多阶段、长运营期、多主体参与、复杂的交易结构等特征,有三个问题尤为关键:一是风险回流,风险回流是当前PPP项目合作各方的重大挑战,其破坏了PPP模式的物有所值,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二是PPP项目进入移交阶段存在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可能会带来混乱的、高成本的移交过程以及造成破坏资产价值的后果;三是长达20~30年的项目合作期使得PPP项目的投资决策十分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质量的投资决策,以免投资失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对社会资本投资人来说尤其重要。

纵观近年来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笔者发现,不少研究将风险管理限定为静态风险管理,忽略了时间推移带来的影响。事实上,项目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项目内外环境因素等改变而产生差异,一旦有新的冲突发生,原有的风险评估、分配、应对措施将不再适用。因而,合理完善的PPP项目风险管理模式对我国PPP市场以及基础设施领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书将结合PPP相关研究与国内PPP项目风险管理、风险回流、移交、投资决策等实践经验以及项目特点,对PPP项目风险管理新框架构建进行研究,并在动态风险管理框架下,就PPP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三大关键问题进行探究,给出应对风险回流的风险止逆路径,建立能够有效管理我国PPP项目移交阶段风险的“移交风险管理体系”,构建出更有效的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好地为广大PPP从业者管理PPP项目风险提供参考,化解大家在PPP项目实操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和困惑,为我国社会公共事业进入新阶段提供动力,破除风险管理亟待改善的过程障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本书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971147;项目名称:中国水务PPP项目风险及绩效导向的移交过程)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PPP发展研究中心”的支持。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书可能还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