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3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构建方法

7.6.3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构建方法

7.6.3.1 模糊层次分析法适用性分析

PPP项目前期投资决策过程涉及政府、投资人、项目及环境相关因素,因素众多,层次结构复杂,且大部分因素无法用具体准确的数据量化。由于PPP项目投资决策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策者的偏好往往不精确,专家在比较各种标准时无法给出准确的值。

模糊层次分析法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递阶的层次结构,使用语言标签来评估属性、因素、条件和(或)标准的相对重要性,使用模糊数来构造比较矩阵,并与同级别的其他因素进行配对比较。对于多因素、信息模糊、层次复杂的PPP项目投资决策,模糊层次分析法十分具有针对性。

7.6.3.2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流程模型

投资决策流程模型是一个标准化的流程模型,提供了一个决策过程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决策者对决策信息和主观认识进行更全面充分的分析,为社会投资人在不确定情况下做出有质量的投资决策提供规范化的路径。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流程图如图7-2所示。

图7-2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流程图

7.6.3.3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1)决策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

采用FAHP,结合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现实情况,建立投资决策影响因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其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评价单元。第一层是PPP项目投资决策影响因素,第二层是政府相关因素、投资人相关因素、项目相关因素、环境相关因素四个一级指标,第三层是一级指标下具体划分的影响投资决策的具体因素,第四层由每个评价单元组成。在第4章识别出来的PPP项目投资决策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层次结构模型,如图7-3所示。

图7-3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查。

一是利用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

利用专家调查法邀请PPP项目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对决策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每个专家均采用九分制量表从同一层次表达两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收集两两比较的得分,形成每个专家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 u=(c ijn×n。B u表示准则层B层的因素,用c ij表示因素c i对c j的相对重要性,c ij=(l ij,m ij,u ij)是一个三角模糊数,l ij、m ij、u ij分别表示因素c i和c j相对于影响因素B进行比较时,专家给出的因素c i和相对因素c j的重要度的最悲观估计、最可能估计和最乐观估计,l ij≤m ij≤u ij

二是一致性检验。

若想要权重向量能够正确反映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则要求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于是在求取权重向量之前需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关于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查问题,本研究采用朱松岭等(2004)[184]提出的方法加以判定,即选择判断矩阵中最可能估计值得到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M=(m ijn×n,如果M满足一致性要求,则可近似认为B也满足一致性要求。

一致性指标(CI)与一致性比例(CR)的计算采用Satty(1977)的方法[64],见表7-8。一般来说,当CR<0.1时,就认为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当CR≥0.1时,一致性检验不合格,决策者必须对两两比较矩阵的原始值进行修正。

表7-8 随机一致性指标RI

(3)确定属性权重。

一是计算单个因素权重向量。

假设共s个专家对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可形成每个专家的模糊判断矩阵:=[,k=1,2,…,s]。采用Chang D Y(1996)[185]提出的方法综合所有专家的看法,得到综合判断矩阵

对单个影响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值进行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得出单个因素的相对权重向量w',其计算如下:

二是影响因素相对权重。

对于两个权重的三角模糊数,计算w'1≥w'2的可能度如下:

当m 1≥m 2时,

当m 1≤m 2时,

于是因素的相对权重表示为:

计算影响因素相对权重向量:

通过归一化计算,得到归一化后的相对权重向量:

三是层次总权重。

在此模型中,准则层B包含m个因素b 1,b 2,…,b m,其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b 1,b 2,…,b m,下一层包含n个因素c 1,c 2,c 3,…,c n,其对于B层第j个因素的层次权重分别为c j1,c j2,…,c jn。此时,因素的总权重计算如下:

(4)投资评估。

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后,需要对各影响因素对投资项目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做出评价。此处同样采取专家打分法对影响因素做出评价,专家利用百分制对第j个因素打分为r j,分为五个评判等级(表7-9):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一般(70~79分)、较差(60~69分)、很差(0~59分)。

表7-9 影响指标评分标准

于是,该PPP项目投资决策总得分为:

投资人可自行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阈值。若总得分TR大于该阈值,则选择投资;若总得分TR小于该阈值,则做出不投资决策。若最终决策结果为不投资,可查看具体哪个因素不满足要求,是否可以进行协调改进,改进之后再进行投资决策评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