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CD项目概况
CD项目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在20世纪90年代末,成都市对自来水的日需求量已达到130万立方米,而当时的日供水量仅有105.3万立方米,缺口高达25万立方米。水源污染导致原有水厂产水量进一步减少,使缺水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为缓解饮水危机,当时的成都市政府(CMG)启动了一项新的水厂发展计划,包含若干水厂项目。其中,CD项目是唯一采用PPP模式的项目。CD项目最早于1993年提出,拟采取传统的政府主动方式开发,但很快由于融资困难而中止。1996年,借助中央政府发起的“国家试点BOT计划”,该项目得以重新启动。同年,项目面向全球公开招标,最终法国的Compagnie Genenerale des Eaux Group(现Veolia Group)和日本的Marubeni Corporation赢得特许经营权。随后,Cheng Du Genenerale des Eaux-Marubeni Waterworks Co.,Ltd.作为项目公司成立,并立即着手项目建设工作。项目特许经营期为18年,包括建设期2.5年、运营期15.5年。项目的实际商业运行始于2001年,所生产的自来水由当地的国有公用事业公司——成都自来水总公司(CWGC)负责购买。在18年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必须移交回成都市政府。目前,项目已于2017年8月10日顺利完成移交。表6-2总结了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项目的概况。
表6-2 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项目的概况
续表6-2
本节中,CD项目包含九类利益相关者。Liu等[117]识别出其中八类:公共委托人、股东、债权人、特许权受让人、分包商、供应商、雇员和最终用户。本节识别出的另一个利益相关者是成都市政府指定的项目接收人——国有企业XR集团。CD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见表6-3。
表6-3 CD项目主要利益相关者
中央政府选择CD项目作为水务行业的试点PPP项目,是希望将它打造为水务项目开发的典范,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作为试点项目,它也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其中,Chen[118]全面回顾了CD项目的发展过程,包括合同结构、主要利益相关者作用以及风险分担,还识别出CD项目模式再应用性的六个影响因素:①项目的旗舰地位;②地方政府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较大;③贷款人参与项目开发过程;④施工、维修材料采购国产化;⑤采用可靠、经济的技术;⑥审批流程复杂、开发过程耗时。基于上述因素,Chen认为CD项目可以成为今后的水务项目开发的重要参考,但不太可能被完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