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文献回顾

6.1.2 文献回顾

在理想情况下,特许经营协议应该对PPP项目移交过程做出完整的、明确的规定。然而,如前所述,这种理想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因为管理项目移交阶段的实际经验或行业操作指导都十分有限[89]。在本章中,只识别出两个主题和三篇论文属于项目移交阶段。Yuan等在回顾了剩余风险(剩余价值风险)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导致剩余风险的六个关键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剩余风险管理的概念模型[86]。Yuan等通过两个实际项目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确定了剩余价值的累积效应。Abdul-Aziz回顾了马来西亚的一个完成移交的PPP项目,为今后的PPP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11]

考虑到大多数PPP项目目前尚处在项目移交之前的阶段,因此从业者对这一阶段的关注很少。然而,对于多数PPP项目来说,项目移交阶段最终会来到,能否顺利完成移交会直接影响到公共利益。因此,从长远来看,项目移交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保基础设施PPP项目移交成功并可持续地提供公共服务或产品。

现有文献对项目移交阶段的讨论非常有限,这与该阶段的关键性和实施难度是不匹配的。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观察和文献的深入分析可知,项目移交阶段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没有妥善的管理,项目移交过程可能会受到干扰,更严重的是,公共服务或产品的持续提供可能得不到保障。在项目移交准备完成后,需要形成详细的移交安排。然而,如前所述,移交安排相关的指南和实际经验都十分缺乏。而且即使在合同开始阶段就制定了详细的移交安排,也很难确保在10~30年后,所有细节仍然是合适的或可以接受的。因此,以下问题还需解答:

(1)关于移交安排,哪些内容应该提前定义?

(2)当PPP项目进入项目移交阶段时,初始安排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3)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才能使移交顺利进行?

主要设施和设备的最后恢复性大修通常由项目公司负责。但是由于大修会造成运营成本增加,项目公司往往缺乏履行大修义务的主动性。此外,如果没有科学的移交验收技术标准,就无法确定大修范围和程度。然而,目前大多数PPP项目合同中的技术标准主要针对的是运营,大修标准并不明确。因此,至少有两个问题需要回答:

(1)如何监督和鼓励项目公司履行其大修责任?

(2)移交管理应遵循什么技术标准?

尽管已经有文献对剩余风险进行了分析,但对于如何有效管理这种风险仍然知之甚少。此外,众所周知,剩余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86],但如何量化它们仍然是未知的。因此,对于剩余风险,应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计算剩余资产的价值,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

(2)如何管理剩余风险?

尽管本章主题为项目移交阶段,但受研究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本章无法涵盖以上所有可能的研究方向,而只是探索性地关注PPP项目移交中最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也即是前文通过TCE理论所定义的两个主要问题:适应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