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方法选择
7.6.2.1 投资决策方法回顾
(1)风险管理技术。
在PPP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使得项目总是动态变化,当其经济效果偏离预期值时,风险就发生了。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给项目带来经济损失。很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其有效的分配方法。现实中,许多企业和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也会慎重考虑项目风险因素对项目投资的影响,但大部分都是定性分析,实际使用中定量分析相对较少。在项目投资决策前期过程中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分配的结果以及风险量化的数据计算风险成本,分析实施该项目的风险成本是否在投资人可控范围之内,以此来进行投资决策。
(2)项目评估技术。
世界银行开发出多种风险分析工具来分析建筑风险,并从世界银行的立场评价国际项目的可行性和健全程度。这些风险分析工具主要包括概率分析、灵敏度分析和模拟仿真法等,并将这些风险分析工具应用于评估项目的不确定性,例如估计概率分布、概率公式以及评估不确定条件下的项目收益。
然而,这些项目评估工具仅从业主和贷款人的角度评估潜在项目的可行性,而从未提出从社会投资人的角度分析项目可行性的方法和工具。此外,这些工具未建立系统的基于风险的决策模型,并兼顾其他各类项目决策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来支持社会资本对PPP项目的投资决策。
(3)项目组合管理。
项目组合管理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对每个项目进行评价、选择,将有限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项目的运行与监控并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179]。该技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即每个项目的投资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回报,将风险关联性最小的项目组合在一起可能会实现组合项目的整体风险最小化。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金融投资分析,通过投资多元化来分析不同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
(4)信息框架分析过程模型。
Messener从承包商的角度提出国际工程项目评估的信息框架,明确承包商有效地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决策时需要掌握的5种信息:组织、投入、过程、环境及设施。并且其基于已获取的信息,提出了确定企业是否进行投标的一套评估流程。然而,该过程模型由于过于强调定性分析和概念化,不具有任何定量计算分析能力,导致决策者很难做出明确的决策。
(5)DFC分析方法。
DFC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ARR)、净现值法(NPV)、内部收益率法(IRR)、投资回报率(ROI)、获利指数法等[180],是目前我国PPP项目投资决策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此方法主要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之上:一是能够准确确定贴现率及每年的净现金流;二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仅扮演被动角色,做出刚性决策,不存在管理柔性;三是不考虑项目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些假设与现实情况差距甚大[180]。
(6)决策分析方法。
一是决策树法。决策树法用决策点和方案树枝分别代表决策问题和全部可行的决策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通过概率计算各个方案不同条件下的损益值,方便决策者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决策树法能直观地显示整个决策问题在时间和决策顺序上不同阶段的决策过程,但其概率的确定较为主观,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二是影响图法。影响图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Howard与Matheson提出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与工具。它是根据决策者对问题的描述,结合专家的知识表示问题结构的一种直观图形,在图中明确揭示变量之间的概率关系和信息流向。影响图用一个决策分析模型的网络表示,数学定义明确,图形直观且易于理解,便于决策分析者与决策者、专家进行交流。
三是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通过判断矩阵极端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然后将所有子问题的解聚合成一个结论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对数据精确度要求较低,简便易行。但是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较多,主观性较强[181]。
四是基于模糊理论的决策方法。由于知识和信息不完备,仅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复杂的系统是不够的。人类思维和客观事物都会存在模糊性,为了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模糊性,Zadeh在1965年引入了模糊集的概念。基于这一概念,Bellman等提出了模糊决策理论[182]。他们将模糊目标和模糊约束结合起来,在模糊环境中定义决策。在决策中应用最为直接的是模糊综合评价,即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进行总的评价[183]。
7.6.2.2 投资决策方法选择的原则
(1)增加不确定性条件下投资决策的质量。
一个决策不应该被草率地做出,而应该是慎重的、有质量的。当一个决策涉及众多不确定因素时,不能仅仅依据决策结果来判断其是否有质量。有学者提出,决策质量以及评估决策质量的维度能够加以测量,从而为更佳的管理创造机会。决策质量包括六个评价维度,分别是:①适当的决策框架;②创造性的、可实施的替代方案;③有意义的和可靠的信息;④明确的价值和权衡;⑤逻辑上正确的推理;⑥对行动做承诺。决策分析方法关注“内在的”决策质量,并提供了一个具有数学框架的规范形式,能够有效处理决策质量评价维度中的每一个维度,提高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质量。
(2)满足多属性决策的需求。
由于PPP项目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投资人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在考虑投资收益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项目参与者的不同目标。因此,选择的投资决策方法应当有效反映决策中的多目标需求。此外,仅对投资人来说,决策目标也不仅仅只有一个,除了传统投资决策中需要实现的投资回报目标,还有其他的投资目标,如未来市场的拓展、工作需求、发展新关系等。
(3)决策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试图建立一个针对PPP项目投资决策的模型。选择的决策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实施,且易于投资人操作,主要体现在使用方法及数据获取的简便准确性。
7.6.2.3 中国PPP项目投资决策工具选择
由于PPP项目所处的环境较复杂,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面临的影响因素多且关系复杂,只有选择一个恰当的投资决策方法,才能有效指导建立符合市场特征以及PPP项目特点的投资决策模型,为投资人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常用的决策方法在上一节内容中已做出了简单阐述,本节结合中国PPP项目的特点,探索合适的决策方法,根据选择决策方法的三大原则,结合PPP项目在前期投资决策阶段项目数据的不完备性和影响因素多而复杂等特征,我们选择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构建投资决策模型,以指导社会资本做出更有质量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