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RBS模式下PPP项目动态风险管理
在传统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默认了一种假设,即风险一经评估确认就不再发生变化,后续的风险分配、应对等管理过程都是基于风险评估或分析的结果进行。但实际上这一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风险具有显然的动态特征。
由于PPP项目所具有的特性,生命周期较长,且涉及多方的利益,再加上内外部环境会发生变化,风险分担的格局亦会随之变化,使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具有动态性。有部分研究涉及风险的动态特性,如Arndt提出风险分担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够随着外部条件和合同各方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各方要主动制定应对风险的措施,协同解决风险,实现项目双赢的目的,并且动态风险管理只有在项目利益相关者认为风险得到合理分担的情况下才能实现[93]。Lin认为风险分担的动态性主要来自PPP项目合同关系的动态变化,对PPP风险分担的研究不能单从某一个项目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必须从项目整体利益考虑;同时风险分担还应该从项目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通盘考虑[94]。Hurst则提出对于私人和政府共同承担的风险应每三年重新进行谈判,以调整双方的风险承担量[95]。总的来说,PPP项目在进行中所需资金量大、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较多、施工复杂、建设工程量大、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及其建设和运维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复杂多变,导致影响PPP项目顺利进行的风险因素众多,带来的后果是:首先从整体上找出存在的风险源非常困难,并且大部分风险识别方法容易产生风险因素的缺漏项。其次随着项目进行阶段、社会环境等的变化,风险因素将会发生改变。但目前针对动态风险管理的研究较少,并且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框架,更缺少将RBS和动态风险管理结合的研究。
因此,本章后续采用RBS风险识别方法,以风险源为切入点,将PPP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层层分解与细化,使深藏的风险因素显现,避免了风险因素的漏缺和人的主观风险识别所带来的弊端,使得风险数据得以组织化和结构化,并将动态管理思想融入风险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