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道路的特点
近百年来,汽车运输的迅速发展和道路及其运输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是分不开的。与其他交通运输相比,道路具有以下属性及特征。
1.道路的基本属性
道路建设与道路运输是物质生产,因而,道路必然具有物质生产的基本属性,即有生产资料、劳动手段和劳动力并作为物质产品而存在,同时,它又具有其本身特有的基本属性。
(1)公益性。道路分布广、涉及面宽,能使全社会受益,同时,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近年来,道路运输在促进社会商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道路受到社会的重视。
(2)商品性。道路建设是物质生产,道路是产品,必然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它既具有商品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这一属性是目前发展商品化道路(也称收费道路)的基本依据。
(3)超前性。道路的超前性主要是指道路的先行作用。道路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它作为国家连接工农业生产的链条和经济腾飞的跑道,其发展速度应当高于其他部门的发展速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先行官”作用。
(4)完备性。道路运输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属于国家基本建设项目。道路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其现行通行能力的要求,还要考虑今后一段时间内通行能力增长的要求,即要有一定的储备能力。这就要求建设道路之前,必须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可行性论证、周密的经济和交通调查、交通预测以及精心设计等工作,以满足远景发展的需要。
2.道路的经济特征
道路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产品,还具有以下经济特征。
(1)道路产品是固定在广阔地域上的线形建筑物,不能移动。道路是线形工程,与一般的工业生产和建筑业相比,道路建设的流动空间更大,工作地点更不固定,受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2)道路的生产周期和使用周期长。通常,一条上百公里的道路建成需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高等级道路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道路投入使用后一般使用年限为10~20年,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工作。
(3)道路虽然是物质产品,但不具有商品的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一般的产品都采取商品交换形式,出售后进入消费。而道路建成后,不能作为商品出售,也不存在等价交换的买卖形式,只提供给社会使用。其投资费用以使用道路的收费、养护管理费和运输运营收费等形式来补偿。
(4)道路具有特殊的消费过程和消费方式。一般的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即商品必须成型后,才能运送到市场进行交换和消费;而道路则可以边建设边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养护、维修与改造,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重复的。道路的消费形式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消费。这就对道路的质量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以确保其在多次重复性使用(消费)中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快速、经济和舒适。
(5)道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发挥其作用,为社会和经济服务。一条道路是由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各部分组成完整的系统。而一个区域的道路网,则是由许多条道路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又成为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就要求各条道路的修建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从整体的角度为社会和经济服务。
另外,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相比,也存在一些弱点,如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油耗和环境污染较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