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 大体积混凝土桥梁施工建设中进行质量控制的策略

8.4.3 大体积混凝土桥梁施工建设中进行质量控制的策略

1.针对混凝土裂缝做好质量控制

1)对现场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1)温度检测。

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参数得到有效控制,就要及时检测整体的温度,检测温度的原则是依据“底—中—表”。如果温度超过25℃,就要及时采用缩小厚度尺寸的方法,确保温度的数值在标准范围之内;如果温度低于25℃,就要及时采取升温措施,利用采暖方式提高温度。施工现场要根据具体的温度进行升温或降温工作,才会使混凝土结构稳定性更加坚固。在混凝土成型后,还要采取专业的防护措施,确保混凝土温度一直处于合理范围内,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

(2)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参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粗细骨料、砂等,所以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结构的初期温度,这样才能在材料制作过程中,针对现场需求合理调整混凝土的温度。

(3)养护温度控制。

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不会发生严重的裂缝问题,后期养护工作十分重要,这个环节不容忽视,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合格,会使温度发生变化,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的问题。

2)全过程监测施工质量加强

原材料质量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符合标准,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工作。同时,要定期检验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一旦发现材料不满足要求,就要退换货,严格禁止这些不合格材料流入工程中。在具体施工阶段,还要做好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要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工作,确保在每个环节中不会因为质量原因发生问题。

3)混凝土结构防裂措施

首先,做好混凝土材料入模温度工作,严格控制好入模前的温度,根据施工工艺设置对应的冷却管,确保温度都在标准之内。在进行浇筑阶段工作时,要及时向管内注入冷却水,然后依次在内部之间循环,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混凝土温度在下降过程中不低于标准温度。

其次,在完成模板拆除施工后,要进行对应的防护工作,一般就是表面覆盖上一层塑料薄膜,然后进行洒水保湿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使混凝土的温度固定在标准内,还能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度。在模板拆除后,严禁用冷水喷洒混凝土表面,这样会使得混凝土表面温度受到影响而再次降低,从而出现裂缝等问题。

4)改善约束条件

(1)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灰比技术参数,将混凝土使用量降到最低,确保材料的高性能。

(2)为了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可以在混凝土范围内加入必要的防裂剂,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添加防裂剂时,要严格控制比例,根据施工标准添加,如果防裂剂的加入量过多,很有可能出现混凝土难以凝固的问题,这时就要重新组配,不仅会浪费材料,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非常重要,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工作后,拆模后要立即在表面盖上一层薄膜,形成保温层,将内外结构温差控制在25℃以内。在具体养护过程中,还要定期检查混凝土的抗压应力、温度应力等参数是否符合标准。

2.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做好技术培训

在交通网络结构施工中,施工时间长,施工环境也较为恶劣,所以在施工前,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做好技术审查和交底工作,然后根据施工人员的具体情况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施工人员都能将混凝土桥梁质量的提升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3.施工前做好桥梁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工作

桥梁施工时间较长,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检查人员,因此做好人员组织及责任落实情况非常必要,这也是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桥梁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将质量监控工作的具体任务落实到各层管理、施工人员中,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质量监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