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技术措施

7.3.2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技术措施

道路工程项目多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进行建设的,并且其质量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各省市、地区的经济建设工作,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诸多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对于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强化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目前,通过对我国道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与总结,得出强化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对于施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

在道路工程项目施工中,由于各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也就自然会有所差异。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若想全面保障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注意对于施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这是施工组织与具体实施的基本要求之一。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要积极收集现有的各方面水文、地质资料和记录,并进行系统的规划与分析,进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施工措施。另外,野外调查及坑探和钻探测试也很有意义。

2.实施全过程、多角度的施工质量监理体制

在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监理工作中,传统监理体制的弊端与缺陷已经逐渐暴露出来了。目前,在我国道路工程质量监理中,监理单位的工作重点普遍集中于施工工艺、技术、安全等方面,这样的监理只是片面的,难以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只有对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实施全过程、多角度的施工质量监理体制,才能切实保障排水体系的施工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质量标准。全过程监理主要是指监理工作在区分主次的基础上,要对施工中每一个具体环节和步骤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检验;多角度监理则是指对于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质量监理要立足于不同的检验角度,也就是对于排水系统各方面性能的综合评定与检测,这是现代监理体制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3.有效利用天然的排水沟渠

在部分城乡道路施工中,道路工程沿线遍布着众多的天然沟渠,这些沟渠多是连接于附近的河流、湖泊、农田,是天然的路基路面排水“管道”,并且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和功能。

在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于各类天然沟槽的有效利用,一般可采取“依沟设涵”的施工工艺,这是目前国内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大部分天然排水沟渠基本可以实现路基路面的排水需求,但是对于部分渠道较窄的天然沟渠则要进行适当的人工改动,使其满足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要求。对于天然排水沟渠的有效利用是十分有益的,既合理降低了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又为周边的农田灌溉,以及河流、湖泊的蓄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4.要充分利用当地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等基本设施

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护工作逐渐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我国各地均建设了为数众多的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等基本设施,这是各地区实现排水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地区排水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连接到各主要排水管道,具有较好的排水功能和效果。在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施工中,施工单位一定要清楚工程项目所在地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等基本设施的布局和功能,以方便在施工中有效、合理利用这类设施满足路基路面的排水需求。充分利用当地农田排灌和水土保持等基本设施,不但可以大幅度节省施工成本,而且能够达到更好的排水效果,进而达到提升道路质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