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结构的整体性,结构外形尺寸准确,结构及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正确,拆模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和施工设计要求。模板内的杂物、积水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隔离剂,并不得污染钢筋等。
1.混凝土卸落
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 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水平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捣实;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 m以上。
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振捣持续时间宜为20~30 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准。
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施工缝留设与处理
当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间断时间超过相关规定时,应设置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不得呈斜面。
(2)先浇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应及时凿除。凿除时的混凝土强度,水冲法应达到0.5 MPa;人工凿毛应达到2.5 MPa;机械凿毛应达到10 MPa。
(3)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干净,在浇筑后续混凝土前,应铺10~20 mm同配比的水泥砂浆。
(4)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
(5)施工缝处理后,应待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后,方可浇筑后续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方案
混凝土浇筑方案应根据结构整体性要求、体积大小、钢筋疏密和混凝土供应等情况确定,一般采用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三种浇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