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现代体育科学丛书

出版说明

一、导论

二、武术文化形态

(一)原始武术文化形态

1.两个先决条件

2.自觉意识与武术原型活动

3.多位一体的原始武术文化形态

(二)准武术文化形态

1.武术形式的初步形成

2.武术意识的出现

(三)武术文化形态的形成

1.武术文化体系的完善

2.武术对传统文化的具体显现

三、中华武术的哲学渊源

(一)道家哲学构成中华武术思想基础

1.道家本体论是中华武术思想认识论基础

2.道家“反者道之动”构成武术战略思想基本原则

(二)《易经》哲学在武术中的运用

1.《易经》阴阳辩证观与武术理论

2.《易经》阴阳八卦化生观念与武术理论

(三)五行学说在武术中的运用

(四)太极哲理与太极拳

四、古代兵家与武术文化

(一)兵家与武术的同源与交流

(二)先秦兵家与武术文化的形成

1.战争方式的演变与武艺的发展

2.先秦兵家对武士选拔与训练的重视

3.《孙子兵法》与武术战略战术思想

(三)宋明兵家与武术的发展

1.俞大猷与少林武术

2.戚继光对武术的研究

3.《阵纪》对武术的整理

五、武术文化与宗教

(一)中华武术对佛教的粘附

(二)中华武术对道教文化的融摄

1.武术对道教思想的融摄

2.武术在技术文化层次上对道教文化的融摄

3.武术对道教内功修炼体系的融摄

(三)武术文化与民间宗教的功能性关系

(四)宗教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排斥和扭曲

六、祖国传统医学与武术的双向渗透

(一)武术内功

(二)中国医学理论对武术技击的指导

(三)武术的健身与健身的武术

(四)伤科与武术的特殊关系

七、武术与社会结构、伦理、俗尚、普遍心理的同构

(一)剑论

(二)侠论

1.侠之信

2.侠之义

3.侠之勇

(三)武德的仁学中心

(四)武林与宗法传统

1.中国武术价值的透视

2.宗法与武术流派的关系

3.少林武术与少林寺家族组织

4.宗法传统影响武术的其它表现

(五)民族尚武精神

八、作为娱乐文化的武术

(一)武术娱乐性的形成

(二)武术娱乐性的发展

1.市民武术社团的兴起

2.武术表演的兴盛

3.戏曲武打——一种独特的娱乐艺术

(三)当代武术的娱乐性

九、文学中的武术世界

(一)古诗对武术的描绘及反映

1.古诗中描绘的武术画卷

2.古诗反映的尚武、任侠精神

(二)早期小说样式对武术的表现

1.汉唐笔记小说中的武侠篇

2.晚唐武侠传奇

3.宋元话本武侠

(三)明清小说与武术的相互关系

1.明清武术蓬勃发展对小说创作的促进

2.明清小说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四)近现代武术文艺的三次浪潮

1.第一次浪潮旧派武侠小说

2.第二次浪潮:港台新派武侠小说

3.第三次浪潮:80年代大陆武侠小说

十、武术之美

(一)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武术的影响

1.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与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

2.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为中国武术所吸收

3.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构成武术主要审美特色

(二)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项目的审美差异

1.内在的自我修养与外在的自我表现

2.整体和谐与局部鲜明

3.抽象与具体

(三)武术美的未来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