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武术中的运用

(三)五行学说在武术中的运用

和阴阳哲学一样,五行学说也是古代认识世界、解释宇宙事物变化的一种学说。五行学说产生很早,殷末的《尚书·洪范》中即有五行的记载:“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国语》:“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人将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采取类比方法按其不同性质、作用纳入五行的属性,举例如下表:

五行学说以“相生“、“相克”来表述事物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所谓相生,即相互促进、相互资生之意,即前者对后者有良好的积极作用。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克,即相互抑制、相互制约,即前者对后者产生消极作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将万物分为五类似乎简单化,但它与阴阳学说结合起来,对古代医学、天文、历数等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武术亦吸取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的思想原则。

以五行学说作为武术技击理论基本原则的武术拳种当以形意拳为代表。形意拳在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历史上亦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也是以技击兼养生为突出特色的拳种,它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体与意、形与神高度统一。在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中有“五行拳”,采用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观点演练人体内外“五行”。五行拳是劈拳属金,崩拳属木,钻拳属水,炮拳属火,横拳属土。劈拳主要用掌,其形似斧,拳势严谨;崩拳以左右直打冲拳为主,其形似箭,喻其直进有力;钻拳似电,快速上钻;炮拳沿波浪曲线左右斜进,一架一冲,拳法激烈;横拳于前冲中顺势横拨,坚韧含蓄,拳掌结合。此五种拳法之主要技击特色,与它们的五行属性有某种近似,这可能是五行观念指导技击的体现。与五行相生相克学说相应,五行拳亦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即劈生钻,钻生崩,崩生炮,炮生横,横生劈;劈克崩,崩克横,横克钻,钻克炮,炮克劈。(参见《武当绝技·形意拳》)五行拳的相生相克,可能体现于五种拳法特色在连续运用时的变化之中。由于五行拳是以技击兼养生为突出特色的拳种,故其拳法理论与中医人体五脏生理理论有相应之处,它把拳法技击与人体生理功能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劈拳属金,其形像斧,在于人体则属肺,故其劲顺则肺气和,劲谬则肺气乖,气乖则体弱病生,拳亦必不通矣;崩拳属木,其形似箭,在于五脏则属肝,故其拳顺则肝气舒,拳谬则肝气伤,因而此拳善能平气舒肝,强筋壮脑;钻拳属水,其形似闪,在于人体则属肾,故其气和则肾足,气乖则肾虚,其拳不顺则其劲不能长,拙劲亦不能化;炮拳属火,其性似炮,在于五脏则属心,故其拳顺则气和虚灵,拳谬则气乖而四体失和;横拳属土,其形似弹,在于腹内则属脾,故其拳顺则内五行和而万物生,拳谬则内气必努而失中,失中则四体万骸无所措施,试式亦无形矣。(参见李慎泽《形意拳经谱与名家拳论》,《精武》1987年)上述理论试图将拳法与生理统一起来,以求做到“形意合一”、“内外同化”,调和脏腑气血,在养生上达到强身延年之效,在技击上达到克敌致胜的目的。按五行学说,形意五拳应综合运用,即拳谱所谓“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功。”(同上)而五行之中,当以横拳为主。所谓意者,即人之元性也,在天地则为土,在人则为性,在拳则为横,横者即拳中先天圆海中和之一气也,内包四德,即劈崩钻炮也。由此可见,横拳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