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武术的娱乐性
武术体现了丰富的娱乐文化特征,成为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武术自身所具备的娱乐性所决定的。但是,当历史步入近现代社会以来,我们发现,武术的娱乐性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人们通过自身对武术的习练以达到自娱性为目的的情况逐渐减少,而以对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则大大增多。使武术的娱乐性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随着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愈来愈多,达到娱乐的方法也愈新愈奇,因而以练习武术作为娱乐目的的自然会日渐减少。其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及人们对体育的科学认识的提高,人们从事武术练习更多的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这种情况的结果便是武术的表演性成为其娱乐性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使武术表演性与多种娱乐形式相结合,从而更大地发挥了武术的娱乐功能。武侠文艺的兴盛,特别是影视武打片的兴起,正是武术文化多方位、大规模地进入娱乐领域的表现,也是武术的娱乐性发展至高峰的标志。
武打片的兴起给武术娱乐性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它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使近年来影视界掀起了一个武打娱乐片的热潮。自《少林寺》蜚声海内外之后,大量武打片连续出现,如《少林小子》、《武林志》、《南拳王》、《少林俗家弟子》、《少林童子功》、《无敌鸳鸯腿》、《南岭传奇》、《天下第一剑》、《黄河大侠》等等。除此而外,港台武打片《鹰爪铁布衫》、《塞外夺宝》,以及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陈真》,日本电视连续剧《姿三四郎》、《捕吏晓兰之介》等,在中国都赢得了大批观众。这些影视片,以其直观的武打表演,将一系列金戈铁马、厮杀搏击的场面展现在观众眼前。特别是这些影视片一般没有武侠小说中那些过于荒诞的灵怪型描写,虽有一些幻想因素,但绝少像武侠小说中那样的飞剑斗法、人剑合一、口吐白光、腾云驾雾之类,而取较实、较真的武打,使观众信服。
对于此类娱乐片,我国的电影创作与理论界走过了一段很有意思曲折道路。新时期电之初,严厉的批评与倒彩使《神秘的大佛》羞得难以自容,从而吓跑了大多数跃跃欲试的创作者。但自从《少林寺》走红以后,其高额的票房价值使人们又不得不重新正视这个问题。直到1987年,《当代电影》的“娱乐片对话”专栏才首次为娱乐片作出了有力的“正名”,于是在陆续出现了一些颇受欢迎的纯娱乐片之后,这一风气开始蔚然大观起来,似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走向。一些理论家认为,电影的初生阶段就是一种杂耍,就是一种游戏,因此也就决定了它娱乐的社会本性。也有人认为,电影形态以其实在的面貌映现于银幕的时候,必然要受到时代的制约。战争年代需要鼓舞士气,激发民众的影片,政治灾难之后需要醒悟和反思的影片,而社会变革、经济振兴的年代则需要娱乐性强的影片。以武打片为主要内容的娱乐片,也形成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界线和特点,表现为:其一,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特殊的演员阵容,即具有武术功底的明星;其二,不讳言其商品属性,具有明确的赢利目的;其三,以类型论,这类影视片创作理论基础要注重研究电影文法学、观众心理学和市场学。
武打片正是在这种娱乐片潮中稳步发展起来的,且前景可观。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目前我国武打片的创作,已开始出现一些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影片本身的娱乐性,不利于整个娱乐片事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武打片一轰而上,出现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其结果是上座率越来越低。如果说武打片盛极一时,系起源于影界对电影功能和观众意识理解上的扩展,那便很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若如眼下各制片厂开机前纷纷撤换节目,仅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那么,其结果便会造成从故事到人物甚至片名都大同小异,这就完全违反了电影艺术规律。
其次,我们也看到了武打片本身创造意识的失落。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各种流派的武术,更是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因此,武术不是单纯的舞刀弄棍,它也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的思想与哲理。唯其如此,它为武打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积淀与多向的选择,其艺术创作的底气是充足的。然而,现在不少武打片编制人员缺乏这种创作起点与素质,题材的选择单一、老化,导致创作上的简单化、雷同化。
诚然,武打片是要突出武打,以武打造成惊险、紧张、神奇的艺术魅力来吸引观众,但从创作逻辑上来看,武打毕竟是人的行为、情节的产物,武打设计应为塑造人物、展开情节服务。目前,不少武打片中的武打成了游离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调味品,变为简单的武术展览与流派鉴别,人物外部动作尽管激烈,甚至血肉横飞,而内在性格却是苍白平面的,缺乏人的主体意识与独立精神。
可见,武打片虽为娱乐,仍需要讲究格调,寻求创作意识的确立,寻求形式价值、审美价值和哲理价值的确立,从而使武打片“形(武打)、神(个性)、意(内涵)”三者兼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良好的欣赏价值与票房价值,而成为真正的娱乐片。
本章通过对武术娱乐性从古迄今的发展衍变的论述,主要想说明武术文化的娱乐性存在的特殊条件与价值。对武术的娱乐性的深刻认识,有助于在今后武术的发展中更好地把握武术文化的娱乐性特征,使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这支奇花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散发更多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