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兵家与武术的发展

(三)宋明兵家与武术的发展

中华武术文化大致发展至宋代渐趋成熟,其表现主要有三,从技击形态看,武术拳种流派逐渐形成;从思维形态看,儒道合流的宋元理学思想渗入武术文化,武术思想理论有了发展;从精神伦理看,武术文化日益与仁义观点、侠义精神相融合。宋明时期的兵家对武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古代兵学的历史上,宋代出现了由政权机关组织编写的兵书。在北宋社会学术文化有较大发展的背景下,宋仁宗命大臣曾公亮、丁度等人花了五年时间编写出一部大型兵书《武经总要》。该书共四十卷,其有关军事武艺部分记载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兵器百余种,皆绘图形并加文字说明。从此书可以看到自唐末五代传袭沿用而来之各种长短兵器、远射武器及防御武器等,如长杆铁枪绘有各种枪图二十余种,其名色如捣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鵶项枪、锥枪、梭枪、太宁笔枪、短刃枪、抓枪、拐枪等等,长柄铁刀如掉刀、屈刀、欢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咀刀、笔刀等。《武经总要》对各类器械的分类绘图及文字说明,是对古代武术首次作出的系统研究整理,对武术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明代兵家辈出,重要的有唐顺之《武编》、俞大猷《剑经》、戚继光《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何良臣《阵纪》、郑若曾《江南经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