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兵家与武术文化的形成

(二)先秦兵家与武术文化的形成

先秦时期的殷周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从形成走向初步成熟兴盛的时代。西周以后的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从封建大一统的观点来看是战争频仍的乱世,而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看,正因为春秋战国的五百余年没有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的大一统,正因为有诸侯列国的独立与相互竞争,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兴盛,出现了人们赞美的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百家争鸣”中的“兵家”,也因为具有连绵不断的多种规模战争的现实土壤,才孕育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智慧的源泉的一批经典著述。在古代被认为最重要的十来种兵书之中,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就有六种:《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汉书·刑法志》写道:“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当此之时,合纵连衡,转相攻伐,代为雌雄,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这段话指出了两点:一是战争频繁促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出了一批卓越的军事家和兵法著述;二是战争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武艺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凭借不同特色的武艺而夺取战争的胜利。在古代学术文化“黄金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在成熟的军事科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武术文化得以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