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魏时期

1.曹魏时期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掌控东汉政权,对青徐兖地域的政区根据形势需要作了调整。献帝建安年间,曹操析平原置乐陵,析东莱置长广;析琅邪、齐、泰山置东莞郡,析琅邪、北海、东莱置城阳郡,析琅邪郡置东安郡(不久便省),析东海郡境西北置昌虑郡(建安三年置,建安十一年省并东海郡),析东海郡境东北置利城郡;析下邳国置东城郡。建安初年,分泰山郡置嬴郡。[74]笔者根据正史诸纪传的相关记载,对东汉末年及曹魏时期青徐兖地域郡国设置的变化加以详细考述,试从中探析曹操的统治政策与东汉末年政局的变化。

献帝建安三年(198),曹操消灭吕布,收服泰山臧霸等豪霸势力,为使青徐豪霸势力能够为己所用,曹操对他们实行安抚与羁縻政策,于徐州新设城阳、利城、昌虑、东莞四郡,令他们分别出任除昌虑之外的新置三郡太守。《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建安三年“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75]《三国志》卷一八《臧霸传》:“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这样青徐地区就由以臧霸为首的青徐豪霸势力统治。建安十一年,曹操以东海之县增益琅邪郡。《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割东海之襄贲、郯、戚以益琅邪,省昌虑郡。”臧霸正是在建安十一年由琅邪相出任徐州刺史,琅邪是臧霸的根据地,任刺史后应该仍然驻守琅邪,增置琅邪所统之地,当是为了提高臧霸的地位。兖州泰山郡地势险要,民风强悍,为加强对泰山郡的统治,建安初年,曹操分泰山郡五县置嬴郡,选择清廉能士进行治理[76]。

建安十一年,曹操取消八个汉室宗王的封国,其中青徐兖地域齐国、北海国、下邳国、济北国、平原国五个王国改为郡,这是曹操统治势力加强的表现。《后汉书》卷九《汉献帝纪》:“齐、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济北、平原八国皆除。”建安十七年,曹操为了加强其政治军事中心所在地魏郡的实力,“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巨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任,赵国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77]。其中东郡有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四县改属魏郡,均在黄河以北。曹操通过取消刘姓王国封地与增加魏郡之地进一步稳固了统治。

建安十八年,青徐二州已统领以下诸郡国,“徐州部郡得下邳、广陵、彭城、东海、琅邪、利城、城阳、东莞,凡八郡。青州得齐国、北海、东莱、济南、乐安,凡五郡”[78]。两汉时期隶属于青州的平原郡从此以后划归冀州,魏晋时期青徐兖地域西部、西北部基本完全以东汉改道后的黄河为界,平原郡基本在黄河以西,可能因此划归冀州管辖。东汉末年,徐州刺史徙治下邳(如车胄、吕布等均治下邳),兖州刺史徙治鄄城(曹操治鄄城)。

关于曹魏时期青徐兖地域的郡国设置,兹据《晋书·地理志》并参考《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补三国疆域志补注》[79]和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作如下考述:

青州刺史治临淄(今山东临淄北),领郡国六:齐国、济南国、乐安郡、北海国、城阳郡、东莱郡。徐州刺史治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80],领郡国六:下邳郡、彭城国、东海国、东莞郡、琅邪国、广陵郡。[81]兖州刺史徙治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宋书》卷五《州郡志一》:“兖州刺史,后汉治山阳昌邑,魏、晋治廪丘。”领郡国八:陈留国、东郡、济阴郡、山阳郡、任城郡、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

曹魏时期同东汉末年曹操在青徐兖地域的建置相比,废利城郡,徐州之城阳郡划归青州。利城郡于魏文帝黄初六年六月利城兵变后无考[82],疑以此废郡。魏明帝时,辽东公孙渊云“徐州诸屯及城阳诸郡”[83],由此可知,城阳郡已不属于徐州。

徐州和兖州的部分区域属于曹魏统治的核心区域中都之地。《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改许县为许昌县。以魏郡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裴注引《魏略》曰:“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郯,为中都之地。令天下听内徙,复五年,后又增其复。”从曹魏中都的四至范围来看,兖州和徐州部分区域应在其中。

青州北部与辽东隔海相望,《禹贡》时代青州即包括辽东。曹魏时期辽东公孙度“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84]。司马懿率军灭掉辽东公孙渊,辽东局势动荡不安,辽东民众纷纷渡海迁徙到青州齐郡,曹魏于此侨置诸县安置流民。《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纪》:景初三年,“夏六月,以辽东东沓县吏民渡海居齐郡界,以故纵城为新沓县以居徙民”,正始元年二月,“以辽东汶、北丰县民流徙渡海,规齐郡之西安、临菑、昌国县界为新汶、南丰县,以居流民。”

img

附图1.4 曹魏青徐兖地域政区图

从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青徐兖地域政区设置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以自然分界线重新划分州所统辖的郡县,如平原郡。二、因人设郡或因人更置所统辖区域,如利城、城阳、东莞、昌虑,琅邪。三、为安置流民而设,如青州新沓县、新汶、南丰。四、为增加曹操统治中心所在地魏郡的实力增置所统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