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青徐兖地域的郡国设置,兹据《晋书·地理志》并参考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方恺《新校晋书地理志》、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一九《晋书·地理志上》[85]和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作如下考述:
西晋时期青州刺史治临淄,徐州刺史治下邳,兖州刺史治廪丘。青州领郡国十:济南郡、齐国、乐安国、城阳郡、东莱国、北海国、长广郡、平昌、高密、东牟。徐州领郡国十一:彭城国、下邳国、东海郡、琅邪国、东莞郡、广陵郡、临淮国、兰陵、东安、淮陵、堂邑。兖州领郡国九:陈留国、濮阳郡、东郡、济阴郡、高平国、任城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
西晋时期,青州所置郡国与曹魏相比,多了长广、平昌、高密、东牟四郡国。相同的郡国,具体统辖范围也有所变化。兹据正史诸纪传的记载,对青州的政区沿革加以考述。
晋武帝时期置长广郡,但是设置时间记载不一致。《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总叙》载晋武帝太康元年灭孙吴后,徐州增置临淮、东莞,青州增置长广。卷一五《地理志下·青州》载长广郡于咸宁三年置。《魏志·何夔传》载何夔在建安年间曾为长广太守,据此东汉末年已置长广郡。但《续汉书·百官志五》注引《汉献帝起居注》所载青州统辖郡国没有长广郡。据以上诸书记载东汉末年所置长广郡或许是袁谭为笼络何夔采取的权宜之计。东莞郡在东汉末年曹操时期已经设置。
晋武帝太康三年欲使齐王攸离京就任封国时,增济南郡为齐国封地。《晋书》卷三八《齐王攸传》:“以济南郡益齐国。”
晋惠帝时期设置平昌郡、高密国。《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阳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平昌、营陵、安丘、大、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其实是把城阳郡六县和属于东莞郡的五县设置为高密国。[86]据《晋书·地理志》所载城阳郡有十县,太康十年分四县给东莞郡,元康年间又把剩下的六县划归高密国,那么实际上城阳郡在高密国建立时就消失了。高密国当是在司马泰掌握朝中实权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自己的封地而设置的。《晋书》卷三七《宗室·高密王泰传》:“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
怀帝永嘉元年(307),有东牟郡。《晋书》卷五《怀帝纪》:“二月辛巳,东莱人王弥起兵反,寇青、徐二州,长广太守宋罴、东牟太守庞伉并遇害。”《隋书》卷三〇《地理志中·东莱郡》:黄县“旧置东牟,长广二郡,后齐废东牟郡入长广郡。”
西晋时期,徐州与曹魏时相比增置了临淮、兰陵、东安、淮陵、堂邑五郡国。
《晋书》卷一五《地理志下·徐州》:“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置东莞郡。……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永嘉之乱,临淮、淮陵并沦没石氏。”据此可知晋武帝时期分下邳置临淮郡,分琅邪置东莞郡;惠帝元康年间分置兰陵、东安、淮陵、堂邑四郡。
西晋宗室司马伷为国之重臣,封为琅邪王之后,朝廷立即“以东莞益其国”以示优崇[87]。《晋书》卷三六《卫瓘传》:“朝廷以瓘举门无辜受祸,乃追瓘伐蜀勋,封兰陵郡公,增邑三千户。”惠帝永平元年(291)六月,卫瓘被楚王玮杀害。兰陵郡设置于元康元年,元康元年在永平元年之后,考诸正史,兰陵郡最早见于此条记载,可见朝廷设兰陵郡的目的是为了追封卫瓘,为其平反昭雪。也可能是东海王越拉拢卫璪的策略,因为实际增封的兰陵郡给了袭封卫瓘爵位的卫璪。《晋书》卷三六《卫瓘传附孙璪传》:“璨字仲宝,袭瓘爵。后东海王越以兰陵益其国,改封江夏郡公,邑八千五百户。”卷九一《儒林·续咸传》:“永嘉中,历廷尉平、东安太守。”可知东安郡一直到永嘉中依然存在。
西晋兖州统辖的郡国与曹魏相比,山阳郡改为高平郡,设置濮阳国。
《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兖州》载:“濮阳国,故属东郡,晋初分东郡置。”“分东郡置”而不是改东郡为濮阳国,据此东郡应该仍然存在。关于高平国的记载也是如此,“高平国……晋初分山阳置”[88],但是《晋书·地理志·兖州》中并不见有东郡和山阳郡。山阳郡西晋时确实不再存在[89],但是关于东郡却众说纷纭[90]。《宋书》卷三五《州郡志一·南徐州》:“南濮阳太守,本东郡,属兖州,晋武帝咸宁二年,以封子允,以东不可为国名,东郡有濮阳县,故曰濮阳国。濮阳,汉旧名也。允改封淮南,还曰东郡。”《晋书》卷六四《宗室·淮南王允传》:“淮南忠壮王允,字钦度,咸宁三年,封濮阳王,拜越骑校尉。太康十年,徙封淮南。”据以上记载,濮阳国当存在于咸宁三年而终于太康十年,这就是沈约在《宋书·州郡志》中的观点。但是西晋末年亦出现濮阳太守,《晋书》卷一〇四《石勒载记上》:“藩济自白马而南,濮阳太守苟晞讨藩斩之。”
西晋还曾分泰山郡置南城郡以封泰山羊祜为南城侯。《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其后,诏以泰山之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为南城郡,封祜为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
西晋时期青徐兖地域郡县设置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为分封宗室诸王专门设置新的郡国,如濮阳国。二、为朝廷重臣封爵设立新的郡国,如兰陵郡、南城郡。三、为尊崇宗室王增加封地所统辖之县,如“以济南郡益齐国”、以东莞益琅邪王伷封国。四、郡国增置亦是政局混乱在地方行政设置上的表现。西晋末年惠帝时期,朝政混乱,地方也开始分崩离析,惠帝元康年间于徐州增置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