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赵时期
附表3.4 后赵青徐兖地方军政长官统计表

在羯族石勒未占领青州前,青州由曹嶷的割据势力统治。公元318年,曹嶷主动与石勒讲和,接受石勒的统领。石勒暂时无力消灭曹嶷势力,便以其为青州牧,“初,曹嶷据有青州,既叛刘聪,南禀王命,以建邺悬远,势援不接,惧勒袭之,故遣通和。勒授嶷东州大将军、青州牧,封琅邪公”,实际上青州仍由曹嶷统治,所以后来出现曹嶷“请以河为断”的要求[62]。这种局面到公元323年八月彻底被打破,石勒派遣石虎率军攻陷青州,杀害曹嶷,以刘征为青州刺史,刘征为最初跟随石勒的“十八骑”之一[63],是石勒的开国元勋。公元331年正月,刘征率军攻打到长江南岸东晋的娄县、武进。
公元322年石勒去世,不久石虎篡夺石勒子石弘之位。石勒妻子刘氏求救于石堪,石堪之策就是“出奔兖州,据廪丘,挟南阳王为盟主,宣太后诏于诸牧守征镇,令各率义兵同讨桀逆,蔑不济也”[64]。但是石堪袭击兖州失败,南奔谯城,在城父被石虎追获,杀害于襄国。石虎即帝位后,徐州出现动乱,徐州从事朱纵斩徐州刺史郭祥,据彭城归顺东晋。
兖州、徐州处在与东晋接界的南部边境地区,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带,中央政局的变动经常会影响到这一地区局势的稳定。石虎死后,后赵分崩离析,石氏宗室石祗以及冉闵各自建立政权。青徐兖地域刺史纷纷归降东晋。石祗的兖州刺史刘启自鄄城降东晋,冉闵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亦在同年降晋。青徐兖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地方军政长官和地方势力轻易降叛于南北政权之间。徐州、兖州地方军政长官很少殊死抵抗,在石勒攻占青徐兖地区时也是如此,东晋徐州、兖州州郡长官大多率众投降,基本未作抵抗。“琅邪内史孙默以琅邪叛降于勒。徐兖间垒壁多送任请降,皆就拜守宰”[65]。但是青州不同,攻占青州的战斗大都十分惨烈。石虎率军四万讨伐曹嶷,最后“青州诸郡县垒壁尽陷”[66]。因青州东临大海,西有泰山险阻,统治青州的地方长官往往在局势动荡之际,因势利便发展起强大的势力,如曹嶷割据势力及后赵灭亡后的段龛割据势力。
后赵石虎时期,在青徐兖地域的统治有以下特点。一兖州为东北地区民众的迁徙之地。石虎统治时期,打败辽西鲜卑段辽,“乃迁其户二万余于雍、司、兖、豫四州之地”[67]。二青州处在进攻辽东鲜卑慕容皝的有利位置。石虎讨伐慕容皝之时,先在青徐等六州征兵,迁徙辽西、北平、渔阳之民于兖豫雍洛之地,然后令“青州之众渡海,戍蹋顿城,无水而还,因戍于海岛,运谷三百万斛以给之。又以船三百艘运谷三十万斛诣高句丽,使典农中郎将王典率众万余屯田于海滨。又令青州造船千艘”[68]。三青徐兖地域位于石虎狩猎区内。因石虎好猎,“自灵昌津南至荥阳,东极阳都,使御史监察,其中禽兽有犯者罪至大辟。御史因之擅作威福,百姓有美女好牛马者,求之不得,便诬以犯兽论,死者百余家,海岱、河济间人无宁志矣”[69]。四后赵政权委任的青徐兖地域郡守大多为归降的原地方守宰,如“徐兖间垒壁多送任请降,皆就拜守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