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时局与“青徐黄巾”

4.地方时局与“青徐黄巾”

东汉末年朝纲不振,青徐兖地域行政长官多以擅长清谈的名士出任,他们无法制服民乱,割据势力亦趁势而起,青徐兖地域遂陷入“郡郡作帝,县县自王”的混乱局势[66],这种混乱局势又给“青徐黄巾”创造了在各派势力的缝隙中继续生存发展的空间。“青徐黄巾”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与爆发之时青徐兖地方长官的统治息息相关。黄巾大起义爆发前夕和爆发之后青徐地方州郡长官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他们软弱无力的统治给“青徐黄巾”喘息、整顿及发展的机会。

东汉后期尤其桓灵之世,士大夫“臧否人物”的风气十分盛行,以致汝南有品题人物的“月旦评”[67]。为了博取清誉以名扬天下,许多公卿大夫乃至州牧郡守,以交接宾客、邀得虚名为要务,把地方事务置之脑后。汉末徐干对此有切中时弊的论述,其《中论·谴交》篇云:“桓灵之世,其甚者也,自公卿大夫,州牧郡守,王事不恤,宾客为务,冠盖填门,儒服塞道。饥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昼。下及小司,列城墨绶,莫不相商以得人,自矜以下士,星言夙驾,送往迎来;亭传常满,吏卒传问,炬火夜行,阍寺不闭。把臂捩腕,扣天矢誓,推托恩好,不较轻重。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68]

青州刺史焦和就是好立虚誉、能清谈之人。黄巾进攻城邑之时,“不理戎警,但坐列巫史,禜祷群神”[69]。虽然青州“军器尚利,战士尚众”,但是“望寇奔走,未尝接风尘交旗鼓也”,只是“清谈干云”,“出则浑乱,命不可知”。[70]焦和是典型的徒有虚名而没有丝毫治乱能力的人。从灵帝中平五年到献帝初平二年,焦和一直任青州刺史,此间青州黄巾迅速发展到三十万。

当时“青徐黄巾”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为北海国。《后汉书》卷七〇《孔融传》:“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方诗铭先生认为北海面临黄海和渤海,海路交通可以连接冀州和徐州[71]。但是据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图64—65可知青州六郡中只有东莱处在这个位置。北海只北临渤海,而东接东莱郡。北海因北部濒临渤海,经海路比较容易进入冀州,南部与徐州的琅邪郡接壤,其西南距兖州的泰山只隔着齐国很短一段路程,主要转战于青、徐、兖、冀四州的“青徐黄巾”必然经常进犯北海。任北海相的孔融在东汉末年的清议中可谓名重当世,但也是不治实务之人。虽然孔融在北海实行了一系列兴文教优崇儒士的措施,“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真正有才干的人并不能得到重用,孔融是当时的名士,终因没有吏治才干,使“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72]。孔融曾对汉献帝评价侍中郗虑“可与适道,未可与权”,郗虑反驳道:“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也?”[73]北海郡屡遭黄巾攻击而不能抵御,孔融在北海的统治是十分失败的。青徐士庶迁往幽州的有一百多万人,北海有名的士人管宁、邴原等人均逃往辽东避难,经学大师郑玄则南下徐州避难。“青徐黄巾”进攻之时,孔融还在“大饮醇酒”,所以“连年倾覆,事无所济”[74]。州郡长官由如此没有吏治才干的人担任,致使一段时期内“青徐黄巾”在青州几乎畅行无阻。孔融统治北海期间,北海已成“青徐黄巾”的活动基地,建安元年还有徐州黄巾前往北海。“青徐黄巾”在兖州之战中能够势如破竹、反败为胜,关键就是“青徐黄巾”选择了青州的北海国作为整顿力量的基地。

东汉末年青徐兖地域割据混战的局势使“青徐黄巾”获得生存空间,他们依违于各派势力之间求得发展,这是青徐兖地域黄巾活动长达二十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袁绍、曹操等各派势力在青州争夺激烈,他们一方面欲先安抚“青徐黄巾”不使与己为敌,以避免正面冲突所带来的士兵伤亡从而削弱夺取青徐兖地域的实力,一方面欲联合黄巾以壮大力量。黄巾军与割据势力的联合是东汉末年黄巾军和黑山军起义的重要特点。汝南、颍川黄巾“初应袁术,又附孙坚”[75],以共同对付曹操。黑山军在初平四年(193)攻打邺城受挫后,“(张)燕遂以其众与豪杰相结。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76]。黑山军为了保卫太行山区根据地,对付袁绍,采取与公孙瓒联合的策略。青州黄巾在这方面表现尤其突出。青州黄巾与曹操军队战于寿张,一开始风头甚劲,取得巨大胜利,但是与曹操相持多半年之后便因种种原因归顺曹操,被收编为“青州兵”。这支青州兵编制独立,基本不受曹操节制,一直保持劫掠作风。曹操死后,曾擅自鸣鼓而去。《三国志》卷一七《魏书·于禁传》:“未至太祖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卷一八《臧霸传》注引《魏略》:“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青州长广人管承所率领的黄巾,“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曹操遂任命何夔为长广太守,何夔派人给管承讲以利害,化干戈为玉帛,“承等皆请服”[77]。这只队伍虽然表面归顺,其实并没有真正为曹操所用,这一点可从后来的事件中得到证实。建安十年曹操杀死袁谭,消灭了青州其它割据势力,开始征伐黄巾管承以期彻底消灭青州黄巾。建安十一年“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78]。曹操手下大将张郃也从征管承,《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郃传》:“别征东莱,讨管承。”为消灭管承势力,曹操亲自帅兵东征,可见管承在青州根基雄厚,是一支独立并不顺服的队伍,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