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兖籍人士与兖州叛乱

3.青徐兖籍人士与兖州叛乱

曹操在兖州的统治并不太平,屡次遭到徐州刺史陶谦、扬州刺史袁术的攻击。初平三年底(192),曹操击退陶谦对兖州东郡发干的进攻;初平四年春,袁术亲自率军进入陈留,屯驻封丘,与曹操展开大战,曹操又将其击退。于是曹操决定反击,兴平元年夏(194),率军东攻陶谦,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得胜。不料,兖州突起变故,除了鄄城、范县、东阿之外,全州叛迎吕布,几乎颠覆了曹操在兖州的统治,罪魁祸首却是曹操料想不到的人物陈宫与张邈。曹操东击陶谦之时,陈宫说服张邈叛迎吕布,“邈从之,遂与弟超及宫等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之”,[131]“唯鄄城、范、东阿不动”[132]。如前所述,当初力主曹操为兖州刺史的是陈宫,如今煽动兖州反叛曹操的又是他。陈宫本是曹操得以入主兖州的功臣,为何突然反叛呢?作为曹操好友的张邈为何也举起反曹的大旗呢?几乎整个兖州的地方势力又为何在陈宫、张邈的煽动下反曹呢?我以为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陈留名士边让与泰山王匡之死激起兖州士大夫、豪强的恐慌和不满,所以,一人一呼,举州皆应。曹操杀害名士边让使兖州士大夫心生恐惧,激起反叛。《资治通鉴》卷六一《汉纪五三》献帝兴平元年二月:“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绍闻之,大恨。邈畏操终为绍杀己也,心不自安。前九江太守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乃与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及邈弟超共谋叛操。”王仲荦先生和田余庆先生皆认同这一观点[133]。方诗铭先生认为泰山王匡之死亦是激起兖州地方势力叛曹的重要原因[134],笔者深表赞同。《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注引谢承《后汉书》曰:“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泰山王匡为河内太守,曹操联合胡母班家族势力将其杀害,而陈宫、张邈和王匡一样,都拥有自己的武装,王匡之死引起陈宫、张邈不安自疑,从而引起反叛。

第二,曹操对陈宫外亲内疏的不信任态度亦是陈宫挑起兖州叛乱的原因之一。陈宫在曹操被迎为兖州刺史一事上立了大功,但是事后曹操并没有把他作为自己的亲信委以重任,虽然曹操在东征徐州时令陈宫屯守东郡,但是东郡太守实由夏侯惇担任,陈宫并没有实际的名位,由此心怀不满。所以陈宫利用曹操、夏侯惇东征徐州而派自己屯驻东郡之时,煽动整个兖州叛曹。陈宫对曹操来说,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过,曹操并未一败涂地,而是及时挽回了兖州的局势。

第三,兖州的督将大吏叛曹,有些是慑于张邈、吕布的淫威不得已而为之。曹操别驾东平毕谌的母弟妻子皆被张邈挟持,从而背叛曹操;范县令靳允母弟妻子被吕布挟持,但是靳允在程昱的规劝下仍忠于曹操,坚守未降。[135]由此可知,有一部分兖州人士和地方势力是被迫叛曹的。

第四,曹操征徐决策的失误。曹操在进据兖州一年多之后,就发动几乎全部兵力东征徐州,此时曹操在兖州的根基尚未稳固,在没有足够的兵力控制兖州局势的情况下,兖州容易发生动乱。而吕布又素有威名,所以在陈宫、张邈的煽动下兖州地方势力很快倒向吕布。

兖州叛乱促使曹操深刻反省,一时之间不敢再肆意杀戮。从平叛后对陈宫的老母及妻子、别驾东平毕谌的处置中可以看出曹操对于兖州名士、大吏态度的转变。陈宫作为挑起叛乱之人也仅仅罪及其身,“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136]。对于被胁迫叛乱的东平毕谌不仅未加追究,还令其出任鲁相,《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后来程昱劝说杀掉前来投奔的刘备以绝后患之时,曹操坚决反对,认为“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137]。曹操此时可能想起兖州叛乱的情形,心有余悸,在自己的势力未足以控制局势之时,再也不敢像杀掉边让、王匡那样杀死刘备。

兖州之叛由青徐兖籍人士而起,但同时也是在青徐兖籍人士的努力征伐下平定的。东郡程昱、泰山于禁、陈留典韦、广陵陈登及豪强巨野李氏、濮阳田氏发挥重要的作用。

东郡程昱在平叛中功居首位。陈宫、张邈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只有鄄城、范县、东阿稳守不动。此时程昱、荀彧留守鄄城,鄄城是曹操在兖州的治所,由他们二人把守可谓固若金汤,关键是范县、东阿在遭到重兵攻击时,范县令和东阿令很可能产生动摇。果不其然,在得知陈宫将取东阿、氾嶷将取范县时,两县吏民已经开始恐慌,于是荀彧让程昱去劝说两县长官坚守到底。程昱作为兖州东阿人士,早在黄巾军袭击东阿时就与东阿大姓薛氏一起机智保全了东阿,原兖州刺史刘岱也曾问计于程昱以对付公孙瓒。因而程昱在东阿以及兖州颇具声名和威望。程昱成功的劝服范县县令靳允坚守城池,杀死氾嶷;又派兵守住仓亭津阻挡陈宫的进军,使东阿令枣祗增强了作战的信心,率领吏民拒城坚守。程昱在兖州从事薛悌协助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138]。程昱保住兖州三城,为内外夹攻反击吕布留下余地,曹操从此视其为心腹。北方统一后,曹操对程昱的功劳感激不已:“兖州之败,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139]

在曹操驱逐吕布、安定兖州的战役中,青徐兖地域勇将泰山于禁、陈留典韦冲锋陷阵,威力极大。于禁在曹操初领兖州时就率军投奔曹操,以军司马从征徐州,因功升为陷阵都尉,在讨伐吕布的征战中,“从讨吕布于濮阳,别破布二营于城南,又别将破高雅于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140]。典韦臂力过人,为东郡太守夏侯惇司马。曹操与吕布在濮阳西的战役中,典韦率数十人冲锋陷阵,帮助曹操从吕布的包围中突围而出。典韦因此深受曹操的信赖和赏识,升为都尉,并率亲兵数百人护卫曹操[141]。广陵陈登也在广陵与曹操共同夹击吕布,“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图吕布……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142]。

兖州豪强大族濮阳田氏和巨野李氏皆与曹操一起抗击吕布。曹操同吕布的濮阳之战中,幸有濮阳大姓田氏作内应,曹操才得以进入濮阳城。《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注引袁暐《献帝春秋》曰:“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巨野李乾本来跟随曹操征徐州,兖州发生叛乱后,曹操便派他先返回兖州乘氏(按李乾率宾客数千家侨居乘氏),利用其强大的宗族势力来安抚乘氏和兖州诸县。吕布也想拉拢李氏家族势力为其所用,派人来招降李乾,李乾不从吕布,结果被杀。李乾之死反而促使巨野李氏坚定了抗击吕布的决心,不仅李乾子李整继续率兵同吕布作战,“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143],李氏族人亦奋起反击,在乘氏击败吕布的进攻。《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乘氏县人李进应该就是李乾的族人。这样曹操的势力在兖州从东阿、范县至鄄城、乘氏,从南到北形成了一道难以攻破的防线,迫使吕布节节败退,从濮阳退至山阳,最后逃至徐州。

兖州的众叛亲离一度沉重打击了曹操,使曹操欲放弃在兖州的统治而归附袁绍,程昱及时劝阻道:“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以将军之神武,与文若、昱等,收而用之,霸王之业可成也。愿将军更虑之!”[144]这一番话使曹操如醍醐灌顶,继续坚持同吕布战斗到底。青徐兖籍人士和一些兖州豪强大族与曹操一起同心协力,经过濮阳、巨野、定陶、雍丘的一番苦战,于兴平二年(195)底,彻底击败吕布、张邈等反叛势力。吕布、陈宫东奔刘备,张邈被手下所杀,张超自杀,兖州又重新回到曹操手中。曹操从此稳定了在兖州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