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兖籍人士的入仕途径及其出身
青徐兖籍人士大多是在曹操为司空或丞相时被召辟为掾属的,也有自愿跟随曹操的。曹操用人以才为准,不拘于出身、门望。时人赞曰:“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117]《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注引《魏书》称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因而青徐兖地域入仕曹操霸府的人士有名门大族之后、贫寒之士、名士、豪侠之士,亦有当地豪强,他们皆成为曹操重要的将领和谋臣。
青州4位出仕者都是曹操召辟的。从出身来看,国渊、邴原、华歆皆为学识渊博之士,在当时颇有名气,可称之为名士。国渊,曾师事郑玄,东汉末年避乱辽东,“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常讲学于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由此知名”[118]。邴原之学得以与郑玄并称,“原于是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服道数十……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119]。平原华歆,“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120]。而王修有突出的吏治才干,曾为青州刺史孔融主簿、青州刺史袁谭别驾。
徐州6位出仕者中,除王肃在曹魏建国后入仕外,其他5人在曹操起兵之初就跟随曹操。其中陈登一人自愿追随曹操,其余4人均为曹操召辟。从出身来看,5人均为名士。广陵陈登、陈矫、徐宣均有声望。陈登,“在广陵有威名”,陈矫、徐宣“二人齐名”。[121]东莞徐奕,裴松之评曰“徐奕、何夔、邢颙贵尚峻厉,为世名人”[122]。王朗被孙策称为“儒雅”之士,“诘让而不害”[123]。
兖州入仕人数多,入仕途径和出身也比较多样。因为兖州是曹操最早的根据地,兖州人士归附者和被召辟者大大多于青州和徐州。除吴质是曹魏建国后入仕,其他19人皆在曹操时期入仕。自愿归附曹操的有张邈(后叛)、鲍信、董昭、于禁、李典、典韦、王粲、卫兹8人,10人为曹操召辟,卫臻一人为夏侯惇荐举。从出身来看,有名门大族王粲,豪强李典、吕虔、臧霸、卫兹,其他人士从相关记载来看,绝大多数应该属于寒素之家。
值得注意的是兖州同青徐二州出仕者基本均为名士的情况不同,除王粲以文学知名于当世外,其他很少有知名者。此中缘由应当同曹操惨杀陈留名士边让有关。边让为当时名士,直言得罪曹操,因而被杀,并且“族其家”[124]。曹操这种迫害名士的作法显然给兖州名士带来严重的震撼和伤害,因而激起他们对曹操的抗拒抵触心理。这一点是影响兖州名士追随曹操的重要原因。陈留名士阮瑀就曾逃入山中不应曹操召辟。《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附阮瑀传》注引《文士传》曰:“太祖雅闻瑀名,辟之,不应,连见逼促,乃逃入山中。太祖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