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赵
羯族石勒依附前赵刘渊时,就开始进攻青徐兖地域的兖州鄄城、濮阳和陈留仓垣、东燕白马、酸枣等地[111]。濮阳、陈留自曹魏以来就是抵御西北部割据势力或少数民族进攻东部或南部的第一道防线,极易遭受攻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赵石虎统治时,把陈留、东燕(分濮阳而立)划归洛州[112],并把陈留郡改为建昌郡。《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司州》:“石季龙又分司州之河南、河东、弘农、荥阳,兖州之陈留、东燕为洛州。”《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兖州》:“后石季龙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东燕有燕县、白马等县,还有延津黄河渡口[113]。
公元319年(东晋元帝太元二年),石勒建立政权,是为后赵。公元322年七月,石虎攻陷泰山徐龛,一时间徐兖地方势力大多归降石勒,石勒便委任他们为青徐兖地域郡县长官[114]。公元323年攻下青州,随即委任刺史进行统治,之后集中兵力进攻徐州之下邳、兰陵、彭城,取东莞、东海诸郡县。公元326年占领下邳、彭城。至此,石勒的后赵政权尽有兖州之地,而徐州濒临淮河诸郡县也投归石勒。[115]从永嘉四年(310)至太宁三年(325)的十五年间,石勒基本统治了青徐兖地域。后赵全盛时期,其地“南逾淮汉,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置“兖州于鄄城,徐州于廪丘……青州于广固”[116]。《十六国疆域志》载后赵青州领郡国六:齐郡、济南郡、乐安郡、东莱国、长广郡、祝阿郡。徐州领郡国八:彭城国、下邳国、东海郡、琅邪国、武兴郡、东莞郡、临淮郡、淮陵郡。兖州领郡国六:济阴郡、高平国、任城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117]。
后赵石虎死后,东晋发动北伐收复了青徐兖地域一部分领土。褚裒率先北伐,进攻后赵彭城、下邳,赵军闻风而逃[118]。穆帝永和六年(350)闰月冉闵被杀,石虎故将纷纷降晋,其兖州刺史周成以廪丘归晋。鲜卑段龛趁机占据陈留,不久据青州广固,自称齐王[119]。永和七年段龛称藩东晋,一直到永和十二年,青州处于段龛割据势力的统治下。永和八年东晋殷浩帅众北伐,以戴施为濮阳太守,活动于陈留境内的仓垣和棘津。《晋书》卷一〇七《石季龙载记下附冉闵载记》:“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次于棘津,止猗,不听进,责其传国玺。”因此,徐州之彭城、下邳,兖州之陈留、濮阳、廪丘等地在殷浩北伐之时回归东晋,东晋政权委任彭城、兰陵、济北太守进行统治。但是东晋北伐失利后,青徐兖地域郡县长官又投归前燕慕容儁政权。《晋书》卷一一〇《慕容儁载记》:“晋宁朔将军荣胡以彭城、鲁郡叛降于儁……晋兰陵太守孙黑、济北太守高柱、建兴太守高瓮各以郡叛归于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