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兖多个刺史同时任职时期
各派势力对青徐兖地域的争夺随着焦和、刘岱在初平元年、初平三年相继去世达到顶点,表现为同一时期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出刺青徐兖。他们各自为政,互争地盘,展开激烈的争斗。
在兖州,初平三年(192)至建安元年(196)期间,曹操先后与金尚、吕布作战,最终稳固了在兖州的统治地位。自此以后,除吕布曾短暂控制过兖州外,兖州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金尚为京兆名士,献帝初应该是被董卓任命为兖州刺史,但是曹操已抢先一步领有兖州,金尚被迫南依袁术。[29]此时袁术正联合公孙瓒对付袁绍、曹操,于是便与金尚一起进军屯驻陈留封丘,借机挑起一场大战。《后汉书》卷七五《袁术传》:“公孙瓒使刘备与术合谋共逼绍,绍与曹操会击,皆破之。四年,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昔将金元休(尚)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30]。结果,袁术与金尚惨败流离,几至灭亡。兴平元年在曹操以为兖州无忧而率军进攻徐州时,吕布却得到兖州陈宫、张邈等人的叛迎,迅速占领兖州郡县,曹操遂回师兖州,反击吕布于濮阳、巨野等地,在初平二年十二月终于打败吕布,重新控制兖州。
在青州,焦和之后各种势力纵横交错,有公孙瓒所署青州刺史田楷、袁绍所署臧洪及继他之后的袁谭,还有北海相孔融。献帝初平二年十二月,公孙瓒署田楷为青州刺史,开始与袁绍争夺青州[31]。《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传二》:“(刘备)往奔中郎将公孙瓒,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开始公孙瓒获胜攻至青州平原,不过公孙瓒与袁绍在之后几年的相持中,终于战败退守易京,田楷也被袁谭逐出青州,时间已是建安四年。焦和为青州刺史时,孔融因在朝触犯董卓,出任北海相。孔融在青州的统治仅限于北海一地。孔融为孔子二十世孙,东汉末年名士。因而“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会而已”[32]。虽然孔融曾荐举郑玄、邴原等北海名士,但是不能各尽其才;高谈教令,多不能实行;奸民污吏,又不能治理。加上北海为易动难安之地,黄巾起义正风起云涌,孔融所统北海郡兵不堪黄巾军一击,致使北海城池溃坏,政散民流,孔融亦不得不弃郡而去,逃至徐州。后还领青州刺史,“为袁谭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余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城夜陷,乃奔东山,妻子为谭所虏”[33]。建安元年彻底被袁谭逐出青州。
袁谭初至青州时,直接统治的地域只是平原一郡,青州“郡滨山海,黄巾未平,豪杰多背叛,袁谭就加以官位”[34],然后“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35]。袁谭出自四世三公之家,初至青州时曾一度受到青州百姓的拥戴。但是他不知稼穑之艰,四处掳掠百姓;虽然慕名敬士,但大多只是备官而已。因此袁谭在青州尽失民心,以至于在败亡之际,只有别驾东莱王修、东莱太守管统追随。建安十年正月袁谭兵败,被曹操杀害于南皮。
在徐州,陶谦的统治开始还是比较成功的。在黄巾军横行青、兖之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36]。陶谦征辟徐州名士或豪族为僚佐,如辟王朗为治中、赵昱为别驾、麋竺为别驾从事。但是陶谦并不能听从他们的建议,“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37]。陶谦任用小人疏远忠直良善的行径使徐州局势走向混乱。
陶谦任职徐州刺史期间,袁绍、曹操联合抗击袁术及公孙瓒、陶谦、刘备,在青徐兖地区暂时形成两大敌对阵营。《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按属东郡),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袁绍集中全力攻击公孙瓒,建安四年(199)公孙瓒战败自杀,田楷亦战死。这期间曹操先是在兖州打败屯兵封丘的袁术、金尚,袁术等战败逃回九江。当时陶谦在曹操无暇东顾之时,趁机举兵夺取泰山华、费二县。《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结合裴松之注引《世语》和《吴书》,陶谦夺取华县、费县时,杀死了曹嵩。曹嵩之死授以曹操进攻陶谦的口实,便于曹操借机铲除陶谦对兖州的威胁,进而夺取徐州。[38]初平四年(193)“秋,太祖征陶谦,下十余城,谦守城不敢出”[39]。《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传二》:“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但是田楷和刘备的救援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徐州在曹操大军的进攻下已是血流成河。“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40]。曹操残酷的坑杀了许多无辜百姓,似乎要杀尽徐州的有生力量以达到消灭陶谦的目的。就在进攻节节胜利之时,曹操根据地兖州绝大部分州将叛迎吕布,曹操派夏侯惇、李乾等人回兖州平叛。在荀彧的劝说下,兴平元年(194)曹操放弃唾手可得的徐州,回师兖州抗击吕布,陶谦不久病卒。当时刘备在徐州,被麋竺、陈登等人迎立为徐州刺史。刘备为徐州刺史的情形与曹操在刘岱死后被迎立为兖州刺史的状况颇为相似。
但是刘备的势力太弱,不足以统治徐州。徐州处在南北交通要道,欲统一北方者,势必要控制徐州,于是淮南的袁术开始与之争夺徐州。陈群在刘备未任徐州刺史前曾为之分析徐州所处的不利形势,认为徐州难守,容易陷入袁术与吕布的夹击中,事必无成,但是刘备不听,结果真如陈群所言。“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41]。
吕布在兖州与曹操战败后东向徐州,打败刘备自为徐州刺史。刘备请和,屯驻小沛,招募兵马至万人,后叛归曹操。曹操稳定兖州后,开始集中兵力大举进攻逃到徐州的吕布。先取吕布的决策来自曹操的颍川谋士郭嘉,郭嘉云:“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42]建安三年九月攻吕布,荀攸、郭嘉决泗、沂水灌城的计策使这次军事进攻很快取得胜利,不到三个月吕布势力便被消灭。另外,战事获胜的重要原因还在于陈登于广陵声讨吕布,与曹操遥相呼应,使吕布腹背受敌。《三国志》卷七《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陈登传》注引《先贤行状》云:“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图吕布。”曹操善于笼络青徐兖地域豪侠为其所用,前有李整、程昱,后有吕虔、臧霸等。
综上所述,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已经失去对青徐兖地域的控制,青徐兖地域长官人选相继由各派割据势力控制。凉州军事集团控制朝政时期,与青徐兖地域长官关系十分紧张,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以及青徐兖地域郡守成为山东讨伐董卓的主力军,但是两次讨伐均以内讧导致失败。与此同时,一股民间势力“青徐黄巾”风起云涌,横扫青徐兖地域,在与“青徐黄巾”作战的过程中,青徐兖地域长官更迭不已,各派势力的力量对比也发生巨大变化,刘岱、焦和、陶谦相继死去,曹操、袁绍、刘备等代之而起,他们在青徐兖地域的权势角逐中,势力迅猛发展,成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对青徐兖地域长官和青徐兖地域的争夺与控制成就了曹操霸业,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刘备遂成为曹魏、蜀汉政权的奠基者、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