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与东晋的角逐
谢玄、刘牢之北伐收复青徐兖地域之时,鲜卑慕容垂正积极进行复国活动。慕容垂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于荥阳自称燕王,齐集二十余万大军攻陷苻丕所守邺城,苻丕逃往晋阳称帝,太元十一年被慕容垂将领杀害,同年慕容垂称帝,定都中山,史称后燕。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慕容垂兵锋指向青徐兖地域,东晋委任的地方郡守或不堪一击,或地方官吏杀郡守而反,大多郡县壁垒闻风而降,因此慕容垂很快占领兖州、青州、徐州的诸多郡县壁垒。公元387年正月,慕容垂首先渡河而东,进攻青徐兖地域兖州之济北郡。东晋屯守济北的温详本为燕国太子洗马,投奔东晋后,被任命为济北太守,屯驻东阿[176]。在慕容垂派兵进攻济北之时,温详亦作了防守,派遣从弟温攀守卫黄河南岸,儿子温楷守卫碻磝,欲凭借黄河之险保守济北。但是在慕容垂大军压境,强渡黄河之时,终因力量悬殊,不战而溃,“(燕主垂)遣镇北将军兰汗、护军将军平幼于碻磝西四十里济河,隆以大众陈于北岸。温攀、温楷果走趣城,平幼追击,大破之”[177],温详携妻、子逃至彭城,部属三万余户皆降后燕。公元387年二月,慕容垂军队在济南祝阿击败泰山张愿的势力,进军历城,青、兖、徐三州郡县壁垒多降后燕[178],至此谢玄等收复的青徐兖地域大部分被后燕慕容垂夺取。
公元387年,后燕置青州刺史,但是辟闾浑坚守青州,与后燕对抗,“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退屯黄巾固”[179]。辟闾浑在青州的势力较大,公元392年曾出兵平定齐国内史蒋喆的动乱。《晋书》卷九《孝武帝纪》:“齐国内史蒋喆杀乐安太守辟闾濬,据青州反,北平原太守辟闾浑讨平之”。后燕在394年占领泰山、琅邪之后,已对辟闾浑形成了包围,394年十月“燕辽西王农败辟闾浑于龙水,遂入临淄”[180],辟闾浑被打败后遂臣服于后燕。
公元394年十月,后燕慕容垂派遣慕容农渡过黄河东攻青徐兖地域。“燕主垂东巡阳平、平原,命辽西王农济河,与安南将军尹国略地青、兖,农攻廪丘,国攻阳城,皆拔之”[181],后燕军队在平陆受到东平太守韦简的奋力抵抗,然而高平、泰山、琅邪诸郡皆一触即溃,慕容农攻至海滨,置守宰而还。
后燕进攻青徐兖地域时,东晋并未派出军队抵御慕容垂南下。一是东晋偏安江南的国策使然,二是东晋忙于同翟辽、张愿作战及平定民乱。丁零翟辽叛乱,不仅使河北震荡,而且影响到兖州的局势,所以东晋先后派遣刘牢之、朱序与之作战。翟辽于386年正月据黎阳反,泰山太守张愿降翟辽,公元387年四月高平人翟畅执太守徐含远,以郡投降翟辽。公元390年正月,龙骧将军刘牢之与翟辽、张愿战于泰山,晋军战败。八月,龙骧将军朱序与翟辽战于滑台,获胜,张愿降晋。
翟辽被慕容垂收服,接受了后燕的统治。翟辽死后,其子翟钊又反。慕容垂率军讨伐翟钊叛乱,两军在兖州与冀州接壤处的黎阳津、西津、滑台展开一场大战。慕容垂利用声东击西的战术,抢渡黎阳津,进入河南,《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载:“垂引师伐钊于滑台,次于黎阳津,钊于南岸距守,诸将恶其兵精,咸谏不宜济河。垂笑曰:‘竖子何能为,吾今为卿等杀之。’遂徙营就西津,为牛皮船百余艘,载疑兵列杖,溯流而上。钊先以大众备黎阳,见垂向西津,乃弃营西距。垂潜遣其桂林王慕容镇、骠骑慕容国于黎阳津夜济,壁于河南。钊闻而奔还,士众疲渴,走归滑台,钊携妻子率数百骑北趣白鹿山。农追击,尽擒其众,钊单骑奔长子。”翟钊措手不及,不战而溃,慕容垂大获全胜。自公元394年之后,后燕未再南下,青徐兖地域暂得安宁。慕容垂集中兵力进攻逐渐强大起来的拓跋鲜卑部所建立的魏国,与拓跋魏的参合陂之战,兵力损失惨重,慕容垂忧心而死,慕容宝即位后,在并州又被拓跋魏打败。后来后燕国内发生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慕容宝退至龙城,后燕开始分崩离析。公元409年,冯跋灭后燕,在此建立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