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徐兖地方军政长官的出身
齐王嘉平元年(249),司马氏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朝政,所以曹魏时期的统治可以高平陵政变分为两个阶段。
高平陵政变前,出任青州刺史都督者有臧霸、王凌、夏侯楙、程喜、田豫、桓范、胡质七人。臧艾出任青州刺史的具体时间未知,据推测高平陵政变前的可能性极大。出身大族名士者有四人,王凌为太原王氏,东汉司徒王允之侄;夏侯楙出自曹氏姻亲夏侯氏,其妻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桓范世为冠族,胡质则为名士。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氏掌权,任用胡遵、石苞、钟毓、宋钧、鲁芝为青徐兖地方长官。胡遵、宋钧史书记载不详,出身寒族的可能性很大;石苞出身寒族;钟毓为钟繇之子,颍川大族;鲁芝“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9]。可见司马氏执政时期青徐兖地方军政长官只有一人出自大族。
高平陵政变前,徐州刺史、都督有吕虔、夏侯楙、郑岐、桓范、王昶、胡质六人。只有吕虔出身寒族,郑岐详情无考。王昶出身太原王氏,胡质可谓名士,“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10]。司马氏执政时期徐州情况亦同青州。胡遵、石苞、钟毓、胡威、卫瓘五人中石苞、卫瓘为寒族,胡威为胡质之子,以为官清慎著称,但不是名士,应是很有吏治才干的人。胡遵情况不详,只有钟毓为大族。
高平陵政变前,兖州刺史都督有裴潜、王凌、王昶、桓范、令狐愚、夏侯威六人。只有令狐愚为王凌外甥,具体出身难考;裴潜为河东裴氏,世为著姓;王凌、王昶、桓范三人均出自大族;夏侯威为曹氏姻亲。司马氏执政时期兖州除司马伷为司马氏宗族外,无一人为大族名士。黄华、李翼、邓艾、州泰、司马伷五人中,黄华、李翼出身无考;邓艾“少为襄城典农部民”[11];州泰被称为“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12],出身应同邓艾差不多。
综上所述,曹魏时期曹氏多任用大族、名士统治青徐兖地域,司马氏任用的多是寒族。陈寅恪先生曾论及司马氏得到非儒家出身的寒族的大力支持是它夺取曹魏政权的重要原因,如贾充、陈骞、石苞等在魏晋禅代之际均有佐命之功[13]。陈先生只是从中央任职的官员来论述,未论及地方。从青徐兖地域的刺史、都督出身情况来看,司马氏在地方上也是依靠寒族进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