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本书是由我的博士学位论文修订而成的。书稿能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凝聚着导师张金龙先生的无数心血。2003年我有幸成为张先生的弟子,开始从硕士阶段的明清史方向转到魏晋南北朝史方向。作为一名对魏晋南北朝史知之甚少的初学者,我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有些惶恐不安,担心自己难以顺利完成。先生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考虑了几个题目供我选择,我最初倾向于文化史方面的题目。但是在我拜读先生最早的一部论著《北魏政治史研究》时,开始被先生创见迭出的思想火花和鞭辟入里的论证与分析深深感染,并对政治史领域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先生每一次耳提面命,都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治学方法上。同时先生让我对一些史学经典之作反复学习和琢磨,并对我提交的作业给予精心修改。就这样,在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取得一定的进步,对政治史的研究兴趣也渐趋浓厚。于是先生帮我确定了“三、四世纪青徐兖地域政局研究”的学位论文题目,并就论文的框架结构和写作思路进行了悉心指导。

回想论文的写作过程,真有如履薄冰之感,每一步都感觉步履蹒跚,每一刻都战战兢兢,直到论文初稿得到先生首肯时,惴惴不安的心情才有了少许收获的喜悦。写作中,每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思路不清难以下笔的时候,先生及时给予高屋建瓴的指点,总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没有先生的指导和关怀,就不会有论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完成之后,先生又大到结构、学术规范、注文文献,小到语言表述,乃至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调整和修改。我对先生的感激之情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2006年6月,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顺利通过答辩,以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在此谨向参加答辩的诸位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刘大可研究员大力支持书稿的出版,并于百忙之中为我联系出版事宜;书稿还有幸得到山东社科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基金的资助,使书稿顺利出版成为可能。在此谨向刘大可研究员、齐鲁书社刘志义副社长和山东社科规划基金的诸位评委致以真挚的谢意!

感谢我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导师王育济先生!王先生多年来一直给予我莫大的关怀和帮助,其谆谆的教诲和热忱的关怀时时激励和感动着我。先生“治学不在天份而在于勤奋”的教诲常常响在耳边,让愚钝的我有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师友的关爱、亲人的理解,都将成为我继续步履蹒跚地行走在历史研究之路上的巨大动力!

虽已尽力而为,但因才学所限,书中肯定还存在不少疏误,诚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

王 蕊

2008年5月22日

于济南山东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