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年间曹操所署青徐兖地方长官

3.建安年间曹操所署青徐兖地方长官

东汉末年,各派强势力量都觊觎青徐兖地域,以至于青徐兖地域成为战火纷飞的战场,曹操在这场残酷的旷日持久的权力角逐中脱颖而出,统治了青徐兖地域。曹操除了青徐兖地域豪强以及士人的鼎力相助外,还在于他对青徐兖地域长官的重视与控制。

从青徐兖三州刺史所署情况分析(参见附表3.1),建安元年之前,曹操无力涉足青徐,只是勉力保住兖州而已。建安元年,献帝迁许之后,形势大变。曹操开始以天子名义委派自己的亲信出刺青、兖、徐。然后攻下徐州,再打败袁绍,逐渐取得了对青徐兖地域的统治权。由此可见挟持汉献帝迁都许昌使曹操在政治上迅速获得了巨大优势,这一举措对曹操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曹操先后在三州任命了十位刺史,即兖州刺史司马朗、裴潜,青州刺史李整、刘琮、孙观、孙毓,徐州刺史车胄、董昭、马超、臧霸。从籍贯来看,除车胄籍贯无考,司马朗、裴潜、马超非兖州人外,其余籍贯均在兖州。可见,曹操不仅以兖州为最初的根据地,还任用兖州人士统治青徐兖地区,这一点应该是曹操能够迅速击败其它割据势力,稳定青徐兖局势的重要原因。

青州是曹操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建安元年(196)前曹操以青徐豪霸孙康、孙观兄弟统治北海、城阳,而青徐豪霸的势力比较独立,曹操对他们并不信任,委任他们为青州诸郡太守只是实行的羁縻政策而已。因此建安元年献帝迁都伊始,曹操就以兖州豪强李整出刺青州,企图以李整率领强大的地方势力尽快入主青州,加强统治。李整成为曹操派往青州的合适人选,实因山阳李氏有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地方势力庞大,可以与青徐豪霸相抗衡。更重要的是李整的势力是可以完全信任、依靠的。其父李乾初平中就追随曹操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并在反击吕布的兖州之乱中被杀。因此李整遂率父兵从平兖州,出刺青州。可惜李整寿命不长,在青州不到一年便去世,未能实现曹操把势力侵入青州的计划。建安十三年(208),刘琮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曹操此举目的是为了把刘琮调离其根基所在地荆州,青州刺史一职只是用来过渡以安抚刘琮,因而刘琮很快被召为谏议大夫。从以上情形可以看出,在建安十年击败袁谭之后,实际上是青徐豪霸集团的势力在统治青州。建安十四年青徐豪霸集团的孙观终于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三国志》卷一八《魏书·臧霸传》:“而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从太祖讨孙权,战被创,薨。”

徐州的情况同青州相似。虽然从建安三年至建安十一年间,出刺徐州的有车胄、董昭和马超,但是车胄上任不到一年就被刘备杀死,董昭也任期极短,马超则是徒有其名。这期间,刘备曾一度占有徐州。曹操遣刘备往徐州击袁术,会袁术病死,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据沛背操,留关羽守下邳,行太守事[107]。曹操在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前夕,打败驻沛的刘备,免去东顾之忧。董昭,济阴定陶人,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使献帝迁许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因而被曹操署为冀州牧。曹操从徐州赶走刘备后,派董昭为兖州牧,当是让董昭处理因刘备杀车胄形成的混乱局面,不久董昭便迁为魏郡太守。马超为马腾之子,曹操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108]。从种种迹象来看马超似乎未至徐州赴任。考诸史书,均是马超与韩遂反叛的记载,曹操可能为了笼络马超,才诏拜其为徐州刺史,而马超并未赴任。建安十一年,臧霸得以出刺徐州,一直到曹魏建国,任职长达十四年。

建安年间,正是以泰山臧霸为首的青徐豪霸协助曹操稳定了东部青、徐二州的动荡局势[109]。臧霸在陶谦任刺史时,就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众屯兵琅邪郡开阳。曹操消灭吕布,“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110]。曹操执政时期,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消除青徐豪霸势力,虽然夺取青徐之后很长时间里并未给臧霸等人以刺史的职位,但是最后仍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于是在建安十一年任命臧霸为徐州刺史,建安十四年署孙观为青州刺史,孙观子孙毓亦官至青州刺史。

兖州是重要的战略军事要地,曹操是以兖州起家的,对兖州的重视程度和统治力量皆大于青徐二州,于是派亲信河内司马朗、河东裴潜为刺史。就司马朗和裴潜出刺兖州时的军事行动来看,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一起征吴;在曹仁与关羽的樊城之战中,曹操密令兖州刺史裴潜急赴前线。[111]可见,南方一有战事,兖州刺史就要奔赴战场。司马朗、裴潜与曹操渊源颇深,都曾为曹操丞相府的属佐,是曹操的心腹。司马朗为河内温县人,司马懿之兄。由丞相主簿迁为兖州刺史。曹操为司空时,辟司马朗为司空掾署,这是河内大族司马氏同曹氏集团合作的开始。司马朗向曹操提出令州郡领兵的建议,自此州郡领兵[112]。司马朗为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113],由“虽在军旅”可知,司马朗领有州兵。建安二十二年(217),司马朗在征吴的战事中病卒。曹操于是派裴潜出刺兖州,裴潜出自世为著姓的河东裴氏,在曹操平荆州时,出任参丞相军事,曾单枪匹马安抚代郡乌丸叛乱,三年后征还为丞相理曹掾。曹操以裴潜镇抚兖州,一是因为裴潜为其亲信掾署,二是裴潜杰出的平叛及治军才能深为其赏识。裴潜在兖州时就因治军有方受到曹操赏赐,“太祖次摩陂,叹其军阵齐整,特加赏赐”[114]。文帝即位后,入为散骑常侍。

东汉末年,曹操、袁绍、公孙瓒、吕布、刘备等势力在青徐兖地域展开权力角逐,这几支比较强大的割据势力没有一支来自青徐兖地域。青徐兖地域并非没有地方豪强势力,而是青徐黄巾起义严重削弱了本地势力的发展。董卓任命的兖州刺史东莱刘岱是一位很有号召力和地方势力的人物,袁绍、公孙瓒也一时间对之无可奈何,然而青徐黄军杀死刘岱,青州刺史焦和也因黄巾军的狂飚突起忧心而死,曹操等外来势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侵入青徐兖地域。在激烈的权力角逐中,各派势力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公孙瓒、袁绍、袁术的势力逐渐被消灭,刘备也被迫投奔远在荆州的刘表,青徐兖地域遂成为曹操的天下,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