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活动强度的评估

二、身体活动强度的评估

身体活动按照强度可分为低强度身体活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和高强度身体活动。多项研究指出,在学龄前期,幼儿进行不同强度的活动,可对其动作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等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作用。在描述有关身体活动过程中,为帮助正确认识和理解身体活动的相关知识,以下给出相关的术语名词解释和一般身体活动强度与能耗对应关系(如表1-1)。

低强度身体活动(Low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LPA)指引起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稍有增加。如日常散步、清洁等感觉轻松的活动。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PA)指需要适度的体力消耗,呼吸比平时较急促,心率也较快,微出汗,但仍然可以轻松说话。如打扫卫生、快步走、正常速度骑自行车。

高强度身体活动(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VPA)指需要较多的体力消耗,呼吸比平时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大幅增加,心率大幅增加,出汗,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如快速跑、快速骑自行车等。

表1-1 身体活动相关术语解释一般身体活动强度与能耗对应关系

1MET=静息时的基础代谢率(能量消耗率)

身体活动强度可以根据身体活动者的生理反应或活动的绝对物理负荷来衡量,分为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两大类。常用衡量指标包括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和代谢当量。过去多使用绝对负荷强度,但由于其需要专业测量,所以现在相对负荷强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一)绝对强度衡量

绝对强度衡量通常以代谢当量/梅脱(Metabolic equivalent,MET)作为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约定值为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消耗3.5mL氧气,不同身体活动强度与能耗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不同身体活动水平与代谢当量(MET)的对应关系

(二)相对强度衡量

1.最大心率百分比

身体活动中应达到的适宜心率即靶心率与最大心率的百分比值,即最大心率百分比。人体最大心率可以用公式估计:最大心率=220-年龄(岁),心率与活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对于大众群体,由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相结合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健康效益,因此目前推荐最大心率百分比为60%和85%为运动强度的有效界值和安全界值。

运动后采集心率,一般采取终止运动后立即测10秒脉搏数,然后乘以6表示1分钟脉率,这和运动中的心率非常接近,主要因为运动后心率下降较快,波动较大。

2.最大耗氧百分比

最大耗氧量是机体在进行有大肌肉群参与的肌肉动力性收缩活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运动)中,达到本人极限水平的耗氧量。最大耗氧量也称为最大有氧功率和心肺耐力,是力竭运动中所观察到的最高耗氧量。身体实际耗氧量与最大耗氧量之比即为最大耗氧量百分比。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以自我感觉来评价运动负荷的心理学指标,它以个体主观用力和疲劳感的程度来判断身体活动的强度。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可分为10级,其中0级表示休息状态;1~2级为很弱或弱;3~4级为温和;5~6级为中等;7~8级为有疲惫感;9~10级为非常疲惫。其中5~6级表示自我感知达到中等强度,此时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放声歌唱,如同尽力快走时的感觉。

表1-2 自我感知运动强度对应分级

图1-2 学龄前儿童体育活动强度评价量表

(引自罗冬梅、姚天聪,等,幼儿体育活动强度自评量表的研制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4):139-149)